雩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ㄩˊ
拼音:
筆劃:11
倉頡:MBMMS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FFNB
簡體:
筆順:橫、 點、 橫撇/橫鉤、 豎、 點、 點、 點、 點、 橫、 橫、 豎折折鉤
吉凶:
五筆:FFNB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8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古代求雨的祭禮。

詳細釋義
雩 [yú]
〈動〉
  1. (形聲。從雨,虧(於)聲。本義:古代為求雨而舉行的祭祀)同本義

    又如:雩宗(設祭壇祭水旱);雩祭(求雨祭祀);雩斂(向人民征收祈雨祭禮所需的費用);雩壇(求雨的祭壇)

    大雩者何,旱祭也。——《公羊傳·桓公五年》。注:“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雨,故謂之雩。”

    雩,夏祭樂於赤帝,以祈甘雨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則帥巫而舞雩。——《周禮·司巫》

    雩而雨,何也?曰,無何也,猶不雩而雨也。——《荀子·天論》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14524444115
四角號碼:10027
UniCode:U+96E9
規範編號:4807
首尾分解查字:雨虧
漢字部件構造:雨一丂
粵語:jyu4
上古音:魚部喻三母,hiua
平水韻:上平七虞
康熙字典索引:頁1371第25
故訓彙纂索引:2453|2531.2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羽俱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雲俱切,音於。【說文】夏祭,樂於赤帝,以祈甘雨也。從雨於聲。【玉篇】請雨祭也。【爾雅·釋訓】舞號雩也。【註】雩之祭,舞者吁嗟而求雨。【禮·月令】仲夏大雩。【註】。雩,吁嗟求雨之祭也。【左傳·桓五年】龍見而雩。【註】遠爲百穀祈膏雨也。【疏】雩之言遠也。遠者豫爲秋收,言意深遠也。 又雩婁。地名。【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】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。【釋文】雩,音於。又【前漢·地理志】豫章郡雩都,瑯邪郡雩叚。 又【廣韻】況於切【集韻】匈於切,音訏。【廣韻】雩婁,古縣名。在廬江。【左傳·雩婁釋文】徐邈讀。 又【集韻】休居切,音虛。【左傳·雩婁釋文】韋昭讀。 又【集韻】汪胡切,音烏。【左傳·雩婁釋文】或讀一呼反。 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王遇切,音芋。【爾雅·釋天】螮蝀謂之雩。螮蝀,虹也。【註】俗名美人虹。江東呼雩。【釋文】雩,於句切。 【說文】或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