陂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ㄅㄟ
拼音:bēi
筆劃:7
倉頡:NLDHE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BHCY
簡體:
筆順:橫折折折鉤/橫撇彎鉤、 豎、 橫撇/橫鉤、 撇、 豎、 橫撇/橫鉤、 捺
吉凶:
五筆:BHCY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2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[ bēi ]

1.池塘:~塘。~池。

2.山坡。

3.池塘的岸。

[ pí ]

用於地名,如黃陂(在湖北)。

[ pō ]

〔陂陀〕不平坦。

詳細釋義
陂 [bēi]
〈名〉
  1. 同本義

    陂,阪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陂南陂北鴉陣黑,舍西舍東楓葉赤。——宋· 陸游《思故山》

    百姓曼衍淫荒之陂。——《淮南子·俶真》

  2. (形聲。從阜,皮聲。字亦作坡。本義:山坡;斜坡)

  3. 另見 pí;pō

  4. 湖泊

    十頃之陂。——《淮南子·說林》

    后又穿長安城,引內 灃水注第中大陂以行船。——《漢書》

  5. 邊際;旁邊

    彼澤(水聚集的地方)之陂,有蒲與荷。——《詩·陳風·澤陂》

    騰雨師,灑路陂(旁)。——《漢書·禮樂志》

    故濱於東海之陂。——《國語·越語》。注:“崖也。”

  6. 池塘

    毋漉陂池。——《禮記·月令》。注:“畜水曰陂。”

    夫尋常之污,不能溉陂澤。(小水坑里的水,不能灌滿大的池澤。)——《鹽鐵論·貧富》

    又如:陂塘(水塘);陂池

    陂唐污庳。——《國語·周語》

陂 [pō]
  1. 另見 bēi;pí

陂 [pí]
  1. 另見 bēi;pō

  2. ——“黃陂”(Huángpí):縣名,在湖北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5253254
四角號碼:74247
UniCode:U+9642
規範編號:3804
首尾分解查字:阝皮
漢字部件構造:阝皮
粵語:bei1
上古音:歌部幫母,piai
閩南語:pi1
平水韻:上平四支·下平五歌·去聲四寘
康熙字典索引:頁1348第10
故訓彙纂索引:2418|2496.5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彼爲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班麋切【正韻】逋眉切,音。【說文】阪也。一曰池也。【玉篇】澤鄣也。【風俗通義】陂者,繁也。言因下鍾水,以繁利萬物也。今陂皆以漑灌。【書·禹貢】九澤旣陂。【禮·月令】毋竭川澤,母漉陂池。【註】畜水曰陂。 又地名。【左傳·成四年】許人敗諸展陂。【註】展陂,許地。又【昭十三年】次於魚陂。【註】竟陵縣城西北有甘魚陂。又【正字通】黃陂,縣名,今黃州府。 又【前漢·禮樂志】騰雨師,灑路陂。【註】路陂,路傍也。 又【集韻】或作波。【史記·貨殖傳】水居千石魚陂。又【灌夫傳】陂池田園。【前漢書】作波。又【前漢·景十三王傳】游雷波。【註】波讀爲陂。雷陂,陂名。 又【集韻】蒲麋切,音皮。陂池,旁頹貌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滂禾切,音坡。【集韻】與同。陀,不平也。【爾雅·釋地】陂者曰阪。【揚子·方言】陂,衺也,、楚、荊、揚曰陂。【釋名】山旁曰陂,言陂陁也。【玉篇】陂陀,靡迆也。【唐韻正】書洪範,無偏無陂,遵王之義。本作頗,唐明皇攺爲陂。韻補曰:古義字皆音俄,周官註亦音俄,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,以葉俄音。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乂,攺頗爲陂,以從今音,古音遂湮矣。 又【集韻】逋禾切,音波。【博雅】陂陁,衰也。 又【集韻】一曰山坡,或作岥。 又【集韻】蒲波切,音婆。陂陁,不平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彼義切【正韻】兵媚切,音賁。【玉篇】傾也,邪也。【正韻】不平曰險,不正曰陂。【易·泰卦】無平不陂,無往不復。【周禮·春官·典同】陂聲散。【史記·五宗世家】邯鄲中諸使過客,以彭祖險陂,故莫留邯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