鎞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ㄅㄧ
拼音:
筆劃:18
倉頡:CHWP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QTLX
簡體:
筆順:撇捺橫橫豎捺撇橫撇豎折撇捺橫橫折撇折
吉凶:
五筆:QTLX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8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[ pī ]

1.古同“錍”,箭鏃。

2.古同“鈚”,犁刃。

[ bì ]

古通“篦”,篦子:“細~雕鏤費深功。”

[ bī ]

1.古代治眼病用的一種器具:“其夜夢見一老翁以金~療其祖目。”

2.舊時婦女插在頭發上的一種首飾,即釵:“金~挑筍芽。”

詳細釋義
鎞 [bī]
〈名〉
  1. 另見 pī

  2. 釵 。

    如:金鎞(金釵)

鎞 [pī]
〈名〉
  1. 箭鏃

    [劉信]望牙旗鎞首百步,謂 昭文曰:“一發而中…”言訖,而箭已穿矣。—— 歐陽修《新五代史》

  2. 同“銔”。犁刃

  3. 另見 bī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341124313253411535
四角號碼:86112
UniCode:U+939E
首尾分解查字:金比
粵語:bai1
平水韻:上平八齊
康熙字典索引:頁1317第19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廣韻】邊兮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邊迷切,音豍。【玉篇】釵也。 又【增韻】掠器也。【正字通】櫛髮具。【杜甫詩】耳聾須畫字,短髮不勝鎞。或作鈚。史傳借用比。俗作篦。 又【方書】刀似箭鏃者曰鎞。【涅槃經】有盲人詣良醫,醫卽以金鎞刮其眼膜,使復明。【杜甫詩】金鎞刮眼膜。 又【集韻】頻脂切,音毗。犂錧也。一曰箭名。本作鈚。 又篇迷切,音砒。本作錍。【揚子·方言】箭簇廣長而薄鐮謂之錍。或作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