邾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ㄓㄨ
拼音:zhū
筆劃:8
倉頡:HDNL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RIBH
簡體:
筆順:撇、 橫、 橫、 豎、 撇、 點、 橫折折折鉤/橫撇彎鉤、 豎
吉凶:
五筆:RIBH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2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周朝鄒國本來叫邾。

2.姓。

詳細釋義
邾 [zhū]
〈名〉
  1. 古邑名 。戰國楚地,楚宣王滅邾國,遷其君於此,故名。在今湖北省黃岡縣

  2. 古國名

    邾,周武王時所封 曹姓國也。始封之君曰 俠,為 魯附庸。從邑,朱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3. 在今山東鄒縣

其他
姓名學:
筆順編號:31123452
四角號碼:27927
UniCode:U+90BE
規範編號:3943
首尾分解查字:朱阝
漢字部件構造:朱阝
粵語:zyu1
平水韻:上平七虞
康熙字典索引:頁1270第14
故訓彙纂索引:2324|2402.3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陟輸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追輸切,音朱。【玉篇】魯附庸國,顓頊之後所封也。【春秋·隱元年】公及邾儀父盟於蔑。【註】邾,今魯國鄒縣也。【六書故】邾鄒同聲,實一地。春秋時邾用夷,故邾謂之邾婁,合邾婁之音爲鄒,故邾攺名鄒也。【輿地廣記】湽州鄒平縣,古鄒國。兗州鄒縣,邾文公所遷,邑有孟軻冢。楚滅之,遷之江夏,故江夏亦有邾城,今爲黃州黃岡縣。 又【集韻】鍾輸切,音侏。地名。漢衡山王吳芮都。【正字通】此郳犂國,春秋時小邾子國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