遽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ㄐㄩˋ
拼音:
筆劃:16
倉頡:YYPO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HAEP
簡體:
筆順:豎橫折撇橫折橫撇折撇撇撇捺捺折捺
吉凶:
五筆:HAEP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3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匆忙;急:匆~。急~。

2.立即;趕快:情況不明,不能~下定論。

3.姓。

4.驚慌:惶~。

詳細釋義
遽 [jù]
〈名〉
  1. (形聲。從辵(chuò),表示與行走有關,本義:送信的快車或快馬)

  2. 同本義

    掌邦國傳遽之小事。——《周禮·行夫》。注:“若今時乘傳騎驛而使者也。”

    士曰傳遽之臣。——《禮記·玉藻》

    且使遽告於鄭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。注:“傳車。”

    又如:遽人(驛卒;傳達命令的人);遽驛(傳車和驛馬);遽傳(驛車和傳舍);遽委(驛站車馬和儲存的糧食)

    遽,傳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以待達窮者與遽令。——《周禮·大仆》

  3. 鄉名 。在今河北省元氏縣附近

〈副〉
  1. 就,竟

    遽驚謝曰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傳》

    遽躬蹈之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
    豈遽善游哉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

    此何遽不能為福乎?——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

  2. 立刻;馬上

    遽撲之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
    又如:遽諾(馬上承諾、答應);遽理(馬上或很快處理);遽即(立即)

    遽以不變名之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嚴復譯《天演論》

    遽興姜戎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三十二》

    北亦未敢遽輕吾國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錄后序》

〈形〉
  1. 快,迅速

    本乎疾者其勢遽,故難得以曉也。——劉禹錫《天論》

  2. 驚慌

    又如:遽惶(惶遽,驚慌);遽惕(惶恐戒懼);遽戚(敬畏的樣子);遽容(恐懼的臉色)

  3. 十分貧困,窘迫

    遠近久承公名,令於是大遽,不敢移公。——《世說新語》

  4. 急忙,匆忙

    遽契其舟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

    又如:遽別(急速分別);遽步(急步快走);遽忙(匆忙);遽幾(急切期求);遽淹(迅速而逝)

    遽曰:“為兩郎僮,孰若為一郎僮耶?”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童區寄傳》

    遽數之不能終其物。——《禮記·儒行》

    公懼,遽見之。——《國語·晉語》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2153151353334454
四角號碼:31303
UniCode:U+907D
規範編號:6082
首尾分解查字:辶豦
漢字部件構造:虍豕辶
粵語:geoi6
平水韻:去聲六御
康熙字典索引:頁1266第07
故訓彙纂索引:2314|2392.2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其據切【等韻】巨御切,音詎。【玉篇】急也,疾也,卒也。【禮·儒行】遞數之,不能終其物。【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】公遽見之。【後漢·劉寬傳】雖在倉卒,未嘗疾言遽色。 又【廣韻】戰慄也。【集韻】窘也,懼也。【左傳·襄三十一年】豈不遽止。【註】遽,畏懼也。【楚辭·九章】駭遽以離心兮。【註】言意中驚駭,逐離己心也。 又【說文】傳也,驛車也。【禮·玉藻】士曰傳遽之臣。【註】士位,供車馬之役,故自稱傳遽。【左傳·僖三十三年】且使遽告於鄭。【註】傳車,卽驛遞也。 又【集韻】求於切,音渠。麥也。 又姓。 又【正韻】魯遽,人名。 又【集韻】權俱切,音劬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