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逃亡:~逃。
2.拖欠:~欠。
逃亡者
可以懷遠,可以柔逋。——《晉書》
(形聲。從辵(chuò),甫聲。逋的原始意義是奴隸逃亡。本義:逃亡,逃跑)
懈怠;拖延
又如:逋壅(拖延積壓);逋慢(怠慢不敬;不遵法令)
久逋王命。——房玄齡《晉書·蔡謨傳》
拖欠,欠稅
又如:逋債(拖延付債);逋租(拖欠租稅)
逋租宿債勿復收。——沈約《宋書》
同本義
為天下逋逃主。——《書·武臣》
於伐殷逋播臣。——《書·大誥》
狼失聲而逋。——明· 馬中錫《中山狼傳》
六年其逋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
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,是崇是長。——《書·牧誓》
又如:逋臣(逃亡的大臣);逋逃藪(逃亡的罪犯或流亡者聚集的地方);逋客(逃亡的人;避世的人)
逋,亡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【唐韻】博孤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奔謨切,音哺。【說文】亡也。【書·大誥】於伐殷逋播臣。【註】逋亡播遷之臣也。【易·訟卦】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戸。象曰:不克訟,歸逋也。【左傳·文六年】趙宣子爲政,董逋逃。【註】督逃有罪之人也。 又【廣韻】懸也。【正韻】欠也。凡欠負官物,亡匿不還,皆謂之逋。【前漢·昭帝紀】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,皆勿收。【後漢·光武紀】爲舂陵侯家訟逋租。又【段熲傳】洗雪百年之逋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