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ㄅㄚˊ
拼音:
筆劃:12
倉頡:RMIKK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KHDC
簡體:
筆順:豎、 橫折、 橫、 豎、 橫、 豎、 提、 橫、 撇、 橫撇/橫鉤、 捺、 點
吉凶:
五筆:KHDC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7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一般寫在書籍、文章、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,內容大多屬於評介、鑒定、考釋之類:~語。題~。本書的~寫得很精彩。

2.在山上行走:~山涉水。

詳細釋義
跋 [bá]
〈名〉
  1. 火炬,火把 。

    如:跋燭(快要點完的蠟燭)

  2. 通“茇”。[草燭的]根部。泛指東西的底下部

    燭不見跋,尊客之前不叱狗,讓食不唾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上》

    燭盡見跋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邵女》

  3. 文體的一種。附在正文之后。即后序

    后人題跋多盈巨軸矣。——《夢溪筆談》

    又如:跋尾(題寫文字於書卷之后)

〈動〉
  1. 見“跋扈”

  2. (形聲。從足,犮(bó)聲。本義:草中行走,越山過嶺)

  3. 踏,踩

    又如:跋浪(踏浪;破浪);跋足(踮起腳跟)

  4. 同本義

    又如:跋援(猶攀登);跋履(登山涉水)

    大夫跋涉,我心則憮。——《詩·鄘風 ·載馳》

    文公躬擐甲胄,跋履山川。——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

    跋涉山川,蒙犯霜露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八年》

  5. 扭轉

    跋馬望君非一度,冷猿秋雁不勝悲—嚴武《巴嶺答杜二見憶》

    又如:跋馬(勒緊馬繩,使馬回轉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251212113544
四角號碼:63147
UniCode:U+8DCB
規範編號:2629
首尾分解查字:足犮
漢字部件構造:足又丶
粵語:bat6
閩南語:poah8,poat8
平水韻:入聲七易
康熙字典索引:頁1223第09
故訓彙纂索引:2213|2291.10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蒲撥切,音魃。【說文】蹎跋也。【玉篇】跋,行貌。【詩·鄘風】大夫跋涉。【傳】草行曰跋,水行曰涉。【釋文】韓詩云:不由蹊遂而涉曰跋。 又【詩·豳風】狼跋其胡。【傳】跋,躐也。 又【類篇】本也。【禮·曲禮】燭不見跋。【註】跋,本也。【疏】本,把處也。 又【前漢·揚雄傳】跋犀犛。【註】張晏曰:跋,躡也。師古曰:反戾也。 又【後漢·崔駰傳】黎共奮以跋扈兮。【註】跋扈,強梁也。 又【篇海】足後爲跋。故書文字後曰跋。 又姓。【五代名畫補遺】跋異,汧陽人。 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北末切,音撥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博蓋切,音貝。與?同。詳?字註。 又【韻補】葉蒲麥切。【蘇軾·趙康靖公銘】遂授以政,歷佐三葉。濟於艱難,不疐不跋。

相似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