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見〖勃谿〗。
2.同“溪”
(形聲。從水,奚聲。本義:山溝,山谷)同本義
不臨深谿,不知地之厚也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》
川曰谿。李注:“出於山入於川為谿也。”——《爾雅·釋水·水注》
其山時露骨崢崢,然猶見谿流也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記》
谿,谷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又如:谿谷;谿壑
澗谿沼沚之毛。——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。毛注:“谿亦澗也。”
若高山之與深谿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察微》。注:“無水曰谿。”
【唐韻】苦兮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牽奚切,音溪。【說文】山瀆無所通者。【爾雅·釋水】水注川曰谿。【疏】杜預曰:谿,亦?也。李巡曰:水出於山入於川曰谿。宋均曰:有水曰谿,無水曰谷。【左傳·隱三年】?谿沼沚之毛。【荀子·勸學篇】不臨深谿,不知地之厚也。 又弩名。【戰國策】谿子少府。【註】谿子,弩名。少府所造,射六百步之外。【淮南子·俶眞訓】登千仞之谿。【註】谿,蠻夷也。以柘桑爲弩。一曰谿,子國名。又陽匠名。 又獸名。【山海經】天帝山有獸,狀如狗,名曰谿邊。【註】或作谷遺。 又地名。【史記·吳太伯世家】楚復來伐,次於乾谿。【註】楚東境。 又姓。【莊子·田子方】田子方侍坐於魏文侯,數稱谿工。又複姓。【潛夫論】吳夫槩王奔楚棠谿,因以爲氏。 又通作磎。【馬融·長笛賦】臨萬仞之石磎。【註】磎同谿。【廣韻】或作嵠、溪。 又【集韻】堅奚切,音雞。【類篇】蠰谿,土螽,似蝗而小。 又弦雞切,音奚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