谇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ㄙㄨㄟˋ
拼音:suì
筆劃:10
倉頡:IVYOJ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YYWF
簡體:
筆順:點、 橫折提、 點、 橫、 撇、 點、 撇、 點、 橫、 豎
吉凶:
五筆:YYWF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2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斥責;詰問。

2.諫諍。

詳細釋義
誶 [suì]
〈名〉
  1. 古樂章的尾聲。相當於“亂”

    誶曰:“已矣,國其莫吾知兮,子獨臺郁其誰語!”——《漢書·賈誼傳》。顏師古注:“ 張晏曰:誶,《離騷》下章亂也。”

〈動〉
  1. 同本義

    誶,讓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察士無凌誶之事。——《莊子·徐無鬼》

    又如:誶語(罵人話);誶辱(辱罵);誶罵(責罵)

    立而誶語。——《漢書·賈誼傳》

  2. 責問;用責備的口氣問

    立而誶語。——《漢書·賈誼傳》

    又如:誶候(訊問);誶詬(責難辱罵)

    察士無凌誶之事。——《莊子·徐無鬼》

  3. 勸告;諫諍

    謇朝誶而夕替。——《離騷》

  4. (形聲。從言,卒聲。本義:責罵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4541343412
四角號碼:30748
UniCode:U+8C07
規範編號:4679
首尾分解查字:讠卒
漢字部件構造:讠亠人人十
粵語:seoi6
上古音:物部心母,siu?t
閩南語:chhoh4
平水韻:去聲四寘·去聲十一隊·入聲四質
康熙字典索引:頁1188第18
故訓彙纂索引:2133|2211.3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雖遂切,音祟。【說文】讓也。【玉篇】罵也。【增韻】誚也,詬也。【吳語】吳王還自伐齊,誶申胥。【唐書·叔達傳】忿誶不恭。 又【廣雅】諫也,問也。【莊子·徐無鬼】察士無凌誶之事,則不樂。【註】詬誶也。【陸德明·音義】問也。音崇。又音峻。 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秦醉切,音萃。告也。【玉篇】言也,問也。 又【廣韻】蘇內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蘇對切,音碎。【前漢·賈誼傳】母取箕帚立而誶語。【服虔曰】誶,猶罵也。【張晏曰】責讓也。【師古曰】誶音碎。 又【集韻】與訊通。【張衡·思賦】愼竈顯於言天兮,占水火而妄訊。【註】告也。【後漢書】作妄誶。【莊子】凌誶。【陸德明·音義】亦音信。 又【廣韻】慈卹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昨律切,音崒。【金壺字考】凌誶,誚責也。【列子·力命篇】凌誶。【註】謂好凌辱責駡人也。張湛音碎,殷敬順音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