诡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ㄍㄨㄟˇ
拼音:guǐ
筆劃:8
倉頡:IVNMU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YQDB
簡體:
筆順:點、 橫折提、 撇、 橫撇/橫鉤、 橫、 撇、 橫折鉤、 豎彎鉤
吉凶:
五筆:YQDB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2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奇異:~形。~觀。~異。

2.欺詐;奸猾:~詐。~計。

詳細釋義
詭 [guǐ]
〈形〉
  1. 欺詐;假冒

    又如:詭對(以虛偽、欺詐的言辭對答);詭遇(打獵時不按禮法規定而橫射禽獸);詭弊(欺騙蒙蔽);詭得(用不正當的手段取得)

    持詭辯以中傷人。——《漢書·石顯傳》

    求利之詭緩。——《荀子·正論》。注:“詐也。”

    漢求武等,匈奴詭言 武死。——《漢書·蘇武傳》

  2. 怪異,奇異

    神仙詭誕之說,謂顏太師以兵解, 文少保亦以悟 大光明法蟬脫,實未嘗死。—— 清· 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

    其名為吊詭。——《莊了·齊物論》

    詭文回波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經》。注:“奇異也。”

    殊形詭制,每各異觀。——漢· 班固《西都賦》

    又如:詭形(奇異的形狀);詭特(奇特怪異);詭喻(奇詭的比喻);詭說(虛妄怪誕的言論)

〈動〉
  1. 同本義

    又如:詭求(要求,責求);詭駁(責難駁斥);詭責(責備;責問);詭令(責令)

    詭,責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自詭滅賊。——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

    今臣得出守郡,自詭效功,恐未效而死。——《漢書·京房傳》

  2. 違反,自相矛盾

    古今詭趣。——《淮南子·辯亡論》

    詭,違也。——《西京賦》注引《說文》

    容服有儀謂之儀,反儀為詭。——《賈子道術》

    詭自然之性。——《淮南子·主術》

    言行相詭,不祥莫大焉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淫辭》

    又如:詭故(違反本心);詭局(同詭句、詭論。哲學名詞。加以肯定或否定都會獲致相反結果的局面、論點或述句)

  3. 隱蔽;隱藏

    不得已,變姓名,詭蹤跡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錄·后序》

  4. (形聲。從言,危聲。本義:責成,要求)

其他
姓名學:
筆順編號:45351355
四角號碼:37712
UniCode:U+8BE1
規範編號:1298
首尾分解查字:讠危
漢字部件構造:讠廠?
粵語:gwai2
閩南語:kui2,khui2
平水韻:上聲四紙
康熙字典索引:頁1188第18
故訓彙纂索引:2118|2196.1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過委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古委切,音垝。【說文】責也。【前漢·京房傳】臣出守郡,自詭效功。【師古註】自以爲憂責也。【孔融·薦禰衡表】昔賈誼求試屬國,詭繫單於。【註】自責必繫單於也。 又【玉篇】欺也,謾也。【類篇】詐也。【穀梁傳·文六年】詭辭而出。【註】不以實吿人。 又【玉篇】怪也。【莊子·齊物論】是其言也,其名爲弔詭。【註】弔詭,至怪也。 又【增韻】異也。【前漢·劉輔傳】此其言必有卓詭切至當聖心者。【師古註】詭,異於衆也。【後漢·班固傳】殊形詭制。【註】詭,異也。 又違也。【前漢·董仲舒傳】有所詭於天之理與。【師古註】違也。 又毀也。【後漢·班固傳論】固之序事不激詭。【註】激,揚。詭,毀也。 又【廣雅】詭隨,小惡也。【詩·大雅】無縱詭隨。【註】不顧是非,而妄隨人也。 又【廣韻】橫射物爲詭遇。【孟子】爲之詭遇。【趙註】橫而射之也。【朱註】不正而與禽遇也。 又譎詭,變化也。【張衡·東京賦】瑰異譎詭。 又【廣雅】詭犀,總也。總,音思。 又【正韻】戾也。 又星名。【前漢·天文志】司詭星出西方。【孟康註】星大而有尾,兩角,熒惑之精也。 又邑名。【史記·秦始皇紀】將軍蒙騖,攻魏氏畼有詭。【註】畼有詭,魏邑名。 又姓。【左傳·莊十六年】晉武公伐夷,執夷詭諸。【註】詭諸,周大夫。夷,采地名。 又人名。【史記·齊世家】桓公長衞姬生無詭。【左傳】作無虧。 又通作恑。【陸機·辯亡論】古今詭趣。【註】詭,變也。同恑。 【集韻】或作謉、譌。【正韻】亦作佹、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