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ㄐㄧㄥˇ
拼音:jǐng
筆劃:19
倉頡:TKYMR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AQKY
簡體:
筆順:橫豎豎撇折豎折橫撇橫撇捺捺橫橫橫豎折橫
吉凶:
五筆:AQKY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7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(感覺)敏銳:機~。~覺。

2.危險緊急的情況或事情:火~。報~。

3.姓。

4.警察的簡稱:民~。武~。交通~。

5.使人注意(情況嚴重);告誡:~報。~告。~世。懲一~百。

6.戒備:~惕。~戒。

詳細釋義
警 [jǐng]
〈形〉
  1. 文章語意新妙凝煉的 。

    如:警句;警煉(警策精煉);警粉(警辟精粹)

  2. 敏悟

    又如:警彗(機靈敏慧);警黠(警捷。機警敏捷);警省(佛教用語。徹悟)

    太祖少機警,有權數。(少:少年。)——《三國志·武帝紀》

〈名〉
  1. 警報

    又如:示警;告警;火警

    每有警。——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
    盜賊之警。——宋· 蘇軾《教戰守》

  2. 警察的簡稱 。

    如:門警;民警;交通警;巡警;乘警;警廷(警察廳);警棍(警察值勤時拿的棍子);崗警;法警;路警

〈動〉
  1. 通“驚”。驚恐;驚動

    又如:警動(驚動;驚恐);警唬(嚇唬,恐嚇)

    節循虛而警立。——《文選·陸機·嘆逝賦》。注:“警猶驚也。”

  2. 戒備;防備

    又如:警巡(警戒巡視);警蹕(古代為皇帝出行清道,嚴加戒備,斷絕行人);警懼(警戒恐懼);警邊(警戒邊境)

    軍衛不徹,警也。——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

  3. 同本義

    所以警眾也。——《禮記·文王世子》

    乃一篇之警策。——《文賦》

    正歲,則以法警戒群吏。——《周禮·宰夫》

    又如:警告;警勵(告誡策勵);警跡人(元代被列入盜賊戶籍的人);警鼓(報警之鼓);警動(使人警覺悚動);警新(警策動人,語意新穎);警眾(使眾人警覺);警省(警覺省悟)

    警,戒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以警其余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
    今年或者大警晉也。——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

  4. (會意。從言,從敬,敬亦聲。本義:戒敕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,多用男性
筆順編號:1223525131344111251
四角號碼:48601
UniCode:U+8B66
規範編號:3453
首尾分解查字:敬言
漢字部件構造:艸勹口攵言
粵語:ging2
閩南語:keng2
平水韻:上聲二十三梗
康熙字典索引:頁1183第05
故訓彙纂索引:2147|2225.4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居影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舉影切,音景。【說文】戒也。【玉篇】敕也。【左傳·宣十二年】且雖諸侯相見,軍衞不徹警也。【疏】戒之至也。【周禮·天官·小宰】正歲則以灋警戒羣吏,令修宮中之職事。【註】勑戒之言。 又猶起也。【禮·文王世子】天子視學,大昕鼓徵,所以警衆也。【疏】警動衆人,令早起也。 又【廣韻】寤也。 又【廣雅】警警,不安也。 又曲名。【唐書·儀衞志】鼓吹九曲,三曰警鼓。 又通作儆。【古今注】警蹕,所以戒行徒也。【前漢·梁孝王傳】出稱警,入言?。【師古註】警者,戒肅也,?,止行人也。【周禮·夏官·鄭註】作儆蹕。 又州名。【唐書·地理志】警州,本定遠城。 亦通作驚。【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】祝融驚而蹕御。【漢書】作警。 【說文】本作警。警字從攴作。

相反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