胝字筆順動畫
注音:
拼音:zhī
筆劃:9
倉頡:BHPM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EQAY
簡體:
筆順:撇、 橫折鉤、 橫、 橫、 撇、 豎提、 橫、 斜鉤、 點
吉凶:
五筆:EQAY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見〖胼胝〗。

詳細釋義
胝 [zhī]
〈名〉
  1. 手腳掌上的厚皮,俗稱繭子

    胝,胼胝。——《玉篇》

    百胝存楚,居今觀古,曾何足云。——《百辟勸進箋》

    耕耘樹藝,手足胼胝。——《荀子·子道》

    胝,皮厚也。——《廣韻》

    又如:胝趼(繭子);胝皺(皮肉因生繭而皺縮)

    胝,腄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351135154
四角號碼:72240
UniCode:U+80DD
規範編號:4286
首尾分解查字:月氐
漢字部件構造:月氏丶
粵語:dai1
平水韻:上平四支
康熙字典索引:頁979第08
故訓彙纂索引:1855|1933.2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竹尼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張尼切,音疷。【說文】腄也。【玉篇】胼胝。【廣韻】皮厚也。【韻會】也。【集韻】一曰繭也。【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】躬傶骿胝無胈【註】也。【荀子·子道篇】耕耘樹藝,手足胼胝,以養其親。【任昉·百辟勸進牋】雖累繭救宋,重胝存楚。 又【集韻】稱脂切,音。鳥胃。一曰胵,五藏總名。【博雅】百葉謂之膍胵。本作胵。或從氐。 又丁計切,音帝。牲體之本也。 又【正韻】旨而切,音支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