耏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ㄦˊ
拼音:ér
筆劃:9
倉頡:MBHHH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DMJE
簡體:
筆順:橫、 撇、 豎、 橫折鉤、 豎、 豎、 撇、 撇、 撇
吉凶:
五筆:DMJE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6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[ nài ]

古代剃去頰須、以示懲處的一種輕刑:“刑有髡、鉗、刖、劓,小罪~。”

[ ér ]

1.獸多毛。

2.古水名,在今中國山東省淄博市西北。

3.姓。

4.古同“而”,胡須:“以麝揉蘇,澤~顏鼻耳。”

詳細釋義
耏 [ér]
〈名〉
  1. 胡須

    當耏者完為城旦舂。——《刑法志》

    耏罪亡命。——《后漢書·光武紀》。注:“輕刑之名。一歲刑為罰作,二歲刑以上為耏。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132522333
四角號碼:12222
UniCode:U+800F
規範編號:6864
首尾分解查字:而彡
漢字部件構造:而彡
粵語:ji4
平水韻:上平四支
康熙字典索引:頁961第25
故訓彙纂索引:1829|1907.4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廣韻】奴代切【集韻】乃代切,音奈。【說文】罪不至髠也。【註】徐鍇曰:但鬀其頰毛而已。【前漢·功臣侯表】耏爲鬼薪,亦作耐。詳耐字註。 又【廣韻】也。 又【廣韻】如之切【集韻】人之切【正韻】如支切,音而。【玉篇】頰鬚也。【釋名】耳耏也。耳有一體,屬著兩邊,耏耏然也。【後漢·章帝紀】冒耏之類。【註】言鬚鬢多,蒙冒其面。 又姓。【左傳·文十年】耏班御皇父充石。 又【玉篇】髵,亦作耏。獸多毛。考證:〔【釋名】耏,耳耏也。〕 謹照原文耳上省耏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