緌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ㄖㄨㄟˊ
拼音:ruí
筆劃:14
倉頡:VFHDV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XTVG
簡體:
筆順:撇折、 撇折、 點、 點、 點、 點、 撇、 橫、 豎、 撇、 捺、 撇點、 撇、 橫
吉凶:
五筆:XTVG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6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繼續。

2.像纓飾的下垂物。

3.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,后泛指旌旗或旗幟的垂流。

4.系結。

5.古時帽帶打結后下垂的部分:“葛履五兩,冠~雙止。”

詳細釋義
緌 [ruí]
〈動〉
  1. 繼續

    緌,繼也。——《爾雅》

  2. 系結

    躡履緌冠。——宋·佚名《沁園春·壽東屏》

〈名〉
  1. 古指有虞氏旌旗,以旄牛尾注於竿首為之。后泛指旌旗或旗幟的垂游 。

    如:緌章(古代旗竿頂端所飾的染色鳥羽或旄牛尾,用以別貴賤);緌旌(垂旒舒展的旗幡)

  2. 古代冠帶結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

    冠緌纓。——《禮記·內則》。孔穎達疏:“結纓頜下以固冠,結之余者,散而下垂,謂之緌。”

  3. 纓子

    緌,系冠纓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謂纓之垂者。

    喪冠不緌。——《禮記·檀弓》

  4. 似纓飾的下垂物

    垂緌飲清露,流響出疏桐。——唐· 虞世南《蟬》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55444431234531
四角號碼:22944
UniCode:U+7DCC
首尾分解查字:糹委
粵語:jeoi4
平水韻:上平四支
康熙字典索引:頁929第10
故訓彙纂索引:1749|1827.2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儒隹切【正韻】如隹切,音蕤。【說文】系冠纓也。【詩·齊風】冠緌雙止。【傳】冠緌,服之尊者。【儀禮·士冠禮】其緌也。【註】緌,纓飾。 又【禮·檀弓】范則冠而蟬有緌。【註】蟬,蜩也。緌爲蜩喙,長在腹下。 又【周禮·天官·夏采註】緌,以旄牛尾爲之,綴於橦上,所謂注旄於干首者。【釋名】緌,有虞氏之旌也。注旄竿首,其形橤橤然也。 【集韻】緌,或作綏。詳綏字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