絷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ㄓˊ
拼音:zhí
筆劃:12
倉頡:QIVIF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RVYI
簡體:
筆順:橫、 豎鉤、 提、 撇、 橫折彎鉤/橫斜鉤、 點、 撇折、 撇折、 點、 豎鉤、 撇、 點
吉凶:
五筆:RVYI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6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馬韁繩。

2.拘禁。

3.用繩子拴捆。

詳細釋義
縶 [zhí]
〈名〉
  1. 拴住馬足的繩索

    言授之縶,以縶其馬。——《詩·周頌·有客》

    執縶馬前。——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

    又如:縶維(系馬的繩索。引申為束縛)

〈動〉
  1. 同本義

    縶之維之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白駒》。又傳:“絆也”。

    軒冕誠可慕,所憂在縶維。——韋應物《洛都游寓》

    又如:縶韁(系縛韁繩);縶維(喻挽留人才)

  2. 拘禁;束縛

    南冠而縶者誰也?——《左傳·成公九年》

    又如:縶拘(束縛,拘絆);縶囚(囚犯);縶縛(捆綁;拘捕)

  3. (會意。從糸(mì),執聲。本義:系絆馬足。絆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121354554234
四角號碼:55903
UniCode:U+7D77
規範編號:7414
首尾分解查字:執糸
漢字部件構造:扌丸幺小
粵語:zap1
平水韻:入聲十四緝
康熙字典索引:頁924第16
故訓彙纂索引:1768|1846.1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陟立切,音執。【玉篇】縷也,相縶也,連也。【類篇】繫也。【詩·小雅】縶之維之。【傳】縶,絆也。【禮·月令】游牝別羣,則縶騰駒。又【左傳·成九年】南冠而縶者,誰也。【註】縶,拘執。 又【韻補】質涉切。春秋,盜殺衞侯之兄縶,公羊榖梁作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