箭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ㄐㄧㄢˋ
拼音:jiàn
筆劃:15
倉頡:HTBN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TUEJ
簡體:
筆順:撇、 橫、 點、 撇、 橫、 點、 點、 撇、 橫、 豎、 橫折鉤、 橫、 橫、 豎、 豎鉤
吉凶:
五筆:TUEJ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6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古代兵器,長約二三尺的細桿裝上尖頭,桿的末梢附有羽毛,搭在弓弩上發射。現代射箭運動用的箭一般用鋼、鋁合金、塑料等制成。

2.指箭能射到的距離:一~之遙。半~多路。

詳細釋義
箭 [jiàn]
〈名〉
  1. 同本義

    箭,矢竹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又如:箭筍(箭竹嫩筍);箭茁(筍芽);箭萌(小筍);箭筠子竹(一種竹棍子);箭笄(竹制的簪子)

    如竹箭之有筠也。——《禮記·禮器》

    東南之美者,有會稽之竹箭焉。—《爾雅·釋地》

    其利金錫竹箭。——《周禮·職方氏》

    箭籌八十。——《儀禮·鄉射禮記》

  2. 古代置計時器漏壺下用以指示時刻之物

    寒更傳曉箭,清鏡覽衰顏。——王維《冬晚對雪憶胡處士家》

    又如:箭水(漏壺的水);箭刻(箭漏的刻度);箭漏(古代計時器。漏壺);箭滴(漏箭隨水浮沉,不斷移動。滴:漏壺滴水)

  3. 搭在弓弩上發射的竹制武器

    自關而東謂之矢,關西曰箭。——《方言九》

    又如:箭羽(箭上的羽毛);箭衣(古代弓箭手穿的衣服。后來成為一種長禮服);箭壺(盛箭的囊袋);箭袖(又名馬蹄袖。一種便於射箭的袖口,上面較長可以蓋住手,下面較短)

    行人弓箭各在腰。——唐· 杜甫《兵車行》

    急湍甚箭。——吳均《與朱元思書》

    吾奈無箭何?——《韓非子·十過》

    船往如箭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
  4. (形聲。從竹,前聲。本義:竹名。箭竹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,多用男性
筆順編號:314314431251122
四角號碼:88221
UniCode:U+7BAD
規範編號:3267
首尾分解查字:前
漢字部件構造:竹丷一月刂
粵語:zin3
閩南語:chiN3,chian3
平水韻:去聲十七霰
康熙字典索引:頁889第34
故訓彙纂索引:1683|1761.7
康熙字典解釋

〔古文〕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子賤切,音餞。【說文】矢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自關而東曰矢,江、淮曰,關西曰箭。【釋名】箭,進也。 又竹之小者曰箭。【周禮·夏官】東南曰揚州,其利金錫竹箭。【註】箭,篠也。【史記·夏本紀】震澤致定,竹箭旣布。【竹譜】箭竹,高者不過一丈,節閒三尺,堅勁,中矢。江南諸山皆有之,會稽所生最精好。 又漏箭。【周禮·挈壷氏註】主定漏刻,先王分十二時於一晝一夜,閒以漏箭,準十二時爲百刻,分晝夜而定長短,故立此官掌之。 又博箸也。【博雅】博箸謂之箭。 又【華山記】箭括峰上有穴,裁見天日,攀緣自穴中而上,有至絕頂者。 又赤箭,藥名。【韓愈·進學解】赤箭靑芝。 又【廣東新語】箭豬卽封豕,初本泡魚,化爲豕,毫在項脊閒,尺許如箸,白本黑端,人逐之則激毫以射。 【集韻】或作翦、。考證:〔【揚子·方言】自周而東曰矢,江淮曰簇,關西曰箭。〕 謹據原文自周而東改自關而東。又據詩疏引方言及聚珍板校本,簇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