禬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ㄍㄨㄟˋ
拼音:guì
筆劃:17
倉頡:IFOMA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
簡體:
筆順:捺折豎捺撇捺橫豎折豎捺撇橫豎折橫橫
吉凶:
五筆: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古代為消災除病而舉行的祭祀:“掌以時招梗~禳之事,以除疾殃。”

2.古代諸侯接濟盟國的財物:“致~以補諸侯之災。”

3.古代諸侯會聚財物接濟盟國:“以~禮哀圍敗。”

詳細釋義
禬 [guì]
〈名〉
  1. 古代衣領交叉之處。亦泛指衣服上會合交結之處

    衣有禬,帶有結,會朝之言,必聞於表著之位,所以昭事序也;視不過結禬之中,所以道容貌也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十一年》

    禬,帶所結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段注:“ 昭公十七年左傳:‘ 叔向曰:衣有禬,帶有結。’ 杜注:“禬,領會;結,帶結也。”

    又如:禬袺(比喻領導統率);禬結(帶結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45243412524312511
四角號碼:38266
UniCode:U+79AC
首尾分解查字:礻會
粵語:fui2
平水韻:去聲九泰
康熙字典索引:頁847第04
故訓彙纂索引:1614|1692.2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古外切,音膾。除殃祭也。【周禮·天官】女祝掌以時招梗禬禳之事也。【註】除災害曰禬,禬猶刮去也。卻變異曰禳。禳,攘也。 又【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】以禬禮哀圍敗。【註】同盟者會合財貨,以更其所喪。 又【說文】會福祭也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黃外切,音會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