砀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ㄉㄤˋ
拼音:dàng
筆劃:8
倉頡:MRNSH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DNRT
簡體:
筆順:橫、 撇、 豎、 橫折、 橫、 橫折折折鉤/橫撇彎鉤、 撇、 撇
吉凶:
五筆:DNRT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5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碭山(Dàngshān),地名,在安徽。

詳細釋義
碭 [dàng]
〈副〉
  1. 突然

    又如:碭駭(突然跌起)

    肱碭駭以奮肆。——馬融《長笛賦》。注:“突也。”

〈名〉
  1. 碭山(山名),在安徽省碭山縣東南

  2. 有花紋的石頭

    梁國碭。——《漢書·地理志》。注:“山出文石,在今河南歸德府。”

    碭,文石也。從石,昜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又如:芒碭(形容山石大而多);碭基(用有花紋的石頭造的墻基)

    君看石芒碭,掩淚悲千古。——李白《丁都護歌》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13251533
四角號碼:17627
UniCode:U+7800
規範編號:3885
首尾分解查字:石揚音
漢字部件構造:石揚
粵語:dong6
平水韻:下平七陽·去聲二十三漾
康熙字典索引:頁827第19
故訓彙纂索引:1585|1663.3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徒浪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大浪切,音宕。【說文】文石也。【何晏·景福殿賦】墉垣碭基,其光昭昭。 又芒碭,山名。【前漢·高帝紀】隱芒碭山澤閒。【應劭註】芒屬沛,碭屬梁。又【水經注】仙者涓子,主柱,隱碭山,得道。 又沆碭,白氣貌。【前漢禮樂志】西顥沆碭,秋氣蕭殺。 又過也。【揚雄·甘泉賦】回猋肆其碭駭兮。【馬融·長笛賦】犇遯碭突。 又碭,溢也。【莊子·庚桑楚】吞舟之魚,碭而失水。【註】謂碭溢而失水也。 又【正韻】待朗切,音蕩。又【集韻】徒郞切,音唐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