痤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ㄘㄨㄛˊ
拼音:cuó
筆劃:12
倉頡:KOOG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UWWF
簡體:
筆順:點、 橫、 撇、 點、 提、 撇、 點、 撇、 點、 橫、 豎、 橫
吉凶:
五筆:UWWF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5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癰。

2.痤瘡。

詳細釋義
痤 [cuó]
〈名〉
  1. 如:痤贅(小癤。比喻小禍害)

  2. 金星之山多天嬰,可以已痤。——《山海經·中山經》

    又如:痤疽(猶癰疽,毒瘡);痤人(患癰瘡的人);痤然(像癰疽似的);痤睢(痤疽)

    痤,小腫也。從疒,坐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3. 癤子

    郁乃痤。——《素問·生桉通天論》。注:“色赤瞋憤,內蘊血膿,形小而大如酸棗,或如按豆,此皆陽氣內郁所為。”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413413434121
四角號碼:00114
UniCode:U+75E4
規範編號:5256
首尾分解查字:疒坐
漢字部件構造:疒人人土
粵語:co4
上古音:歌部從母,dzuai
平水韻:下平五歌
康熙字典索引:頁774第17
故訓彙纂索引:1506|1584.4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昨禾切【集韻】徂禾切【正韻】才何切,音矬。【說文】小腫也。一曰族絫。【徐曰】今別作瘯蠡,非是。【玉篇】癤也。【博雅】痤,癰也。【韓非子·六反篇】彈痤者痛,飲藥者苦。【後漢·律曆志】白露晷長六尺二寸八分,當至不至,多病痤疽泄。【山海經】金星之山多天嬰,其狀如龍骨,可以已痤。【註】癰,痤也。 又人名。【史記·秦本紀】與魏晉戰少梁,虜其將公孫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