疥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ㄐㄧㄝˋ
拼音:jiè
筆劃:9
倉頡:KOLL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UWJK
簡體:
筆順:點、 橫、 撇、 點、 提、 撇、 捺、 撇、 豎
吉凶:
五筆:UWJK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5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疥瘡,疥螨病的俗稱。

詳細釋義
疥 [jiè]
〈動〉
  1. 污,弄臟 。

    如:疥壁(題詩畫於墻壁,人視為污墻壁有如疥瘢)

〈名〉
  1. 通“痎”。隔日瘧

    齊侯疥,遂痁。——《左傳》。 孔穎達疏:“疥當為痎,痎是小瘧,痁是大瘧。”

  2. 疥瘡,一種皮膚病,非常刺癢,是疥蟲寄生而引起的。又名“疥癬”

    又如:疥癬之疾(本指疥與癬兩種皮膚病,喻作為害不很大的禍患);疥搔(疥瘡);疥癩(疥瘡和頭癬)

    疥,搔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413413432
四角號碼:00128
UniCode:U+75A5
規範編號:4310
首尾分解查字:疒介
漢字部件構造:疒介
粵語:gaai3
閩南語:ke3,koe3
平水韻:去聲十卦
康熙字典索引:頁770第06
故訓彙纂索引:1500|1578.5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居拜切,音戒。【說文】瘙也。【廣韻】瘡疥。【釋名】疥,齘也。癢搔之齒?齘也。【禮·月令】仲冬行春令,民多疥癘。【周禮·天官·疾醫】夏時有癢疥之疾。【疏】四月純陽,五月隂起,惟水沴火,為甲疥,有甲。故有疥癢疾。【後漢·鮮卑傳】蔡邕議邊垂之患,手足之疥瘙,中國之困,胷背之瘭疽。 又【酉陽雜俎】大曆中,覽禪師住荊州陟屺寺,張璪嘗於寺壁閒畫古松,符載贊之,衞象詩之,時稱三絕。師見曰:何為疥吾壁,命加堊。 又人名。【史記·酈生陸賈傳】酈食其子酈疥數將兵。【前漢·功臣表】〈扌?〉頃侯溫疥。 又與痎同。兩日一發瘧也。【左傳·昭二十年】齊侯疥遂痁。【釋文】疥,舊音戒。梁元帝音該,依字則當作痎。說文云:兩日一發瘧也。詳後痎字注。 【類篇】或作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