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著急:心~。~急。
2.由於缺少水分,變得干枯、干燥:~渴。唇~舌燥。
3.指焦炭:煉~。
4.焦耳的簡稱。
5.火候過大或火力過猛,使東西變硬變脆或燒成炭樣:烤得又~又脆。衣服燒~了。
焦耳的簡稱 ——符號J
焦炭 。
如:煤焦;煉焦;結焦;焦比;焦爐
三焦 。
如:焦原
[中醫]∶人體內水谷道路、氣所始終的部位 。
如:三焦;下焦
焦點 。
如:焦距
如:焦苦、焦味(物體燒焦發出的氣味)
物體燒焦所產生的氣味
其臭焦。——《禮記·月令》
焦,臭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古國名 。姬姓,在今河南陜縣南,春秋時滅亡
燒焦的
楚人一炬,可憐焦土。—— 唐·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
酥,脆 。
如:麻花炸得真焦
干燥
唇焦口燥呼不得。——唐· 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
少洎之則焦而不熟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應言》
著急
又如:焦勞(焦躁不安);焦躁(著急而煩躁);焦悶(焦躁煩悶);
假如你焦他沒有房屋,何不替他娶上一個孫媳婦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干枯;枯焦
又如:焦芽(枯焦的幼芽);焦死(枯死);焦瘦(枯瘦)
五谷焦死。——《墨子·非攻下》
叫喊,吵鬧
梅香嗏省鬧,小姐哎你休焦
同本義
焦,火燒黑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又如:焦盆(焦杯。焚紙的火池);焦鎚(一種烤熟的餅食);焦尾(焦桐,焦尾瑟。東漢蔡邕用一端有焦痕的桐木所制的琴。后多指名貴的琴);焦霹靂(能對人畜、植物或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的霹雷)
濡灸之舉焦。——《禮記·內則》
凡氣因火變則為焦。——《素問》
焦,火所傷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(會意。金文字形,上面是“隹”(zhuī),短尾鳥,下面是“火”。把鳥放在火上烤。本義:物經火燒而變黃或成炭)
【唐韻】卽消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茲消切,音蕉。【說文】本作。火所傷也。【玉篇】火燒黑也。又炙也。【禮·月令】其味苦,其臭焦。【註】火之臭味也。凡苦焦者皆屬焉。【左傳·哀二年】卜戰龜焦。【禮·問喪】傷腎乾肝焦肺。【史記·越世家】苦身焦思。 又【史記·扁鵲傳】別下於三焦膀胱。【註】正義曰:八十一難云:三焦者,水穀之道路也,氣之所終始也。上焦在心下,下鬲在胃上也。中焦在胃中,脘不上不下也。下焦在臍下,當膀胱上口也。【廣韻】別作膲。 又國名。【左傳·僖二十九年】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。【註】焦在陝縣。【史記·周本紀】褒封神農之後於焦。【註】地理志,弘農陝縣有焦城,故焦國也。又【秦本紀】圍焦降之。【註】括地志云:焦城在陝州城內東北百步,因焦水爲名。周同姓所封。◎按左傳之焦姬姓,神農之後乃姜姓,其所封當別是一焦。周本紀註亦云:在陝縣。誤。 又姓。【廣韻】神農後,以國爲氏,出南安。 又晉邑名。【左傳·僖三十一年】許君焦瑕。【註】晉河外五城之二邑。 又【詩·小雅】整居焦穫。【爾雅·釋地】十藪,周有焦穫。【註】今扶風瓠中是也。 又【晏子·外篇】東海有蟲,巢於蟁睫,命曰焦冥。 又焦明,鳥名。【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】掩焦明。【註】焦明似鳳。通作鷦。 又【韻會】通作燋。詳燋字註。【集韻】或作?。 又【集韻】慈焦切【正韻】慈消切,音樵。【集韻】焦夷,楚地名。【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】楚伐陳取焦夷。【註】焦,譙縣也。夷一名城父。皆陳邑。 又與憔通。【班固·答賔戲】朝爲榮華,夕而焦。 又【集韻】將由切,音啾。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