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“烏”的繁體字。
2.表示反問的語氣,相當於“何”、“安”、“哪裡”、“怎麼”。《呂氏春秋?季夏紀?明理》:“故亂世之主烏聞至樂?不聞至榮,其樂不樂。”唐?韓愈《言箴》:“不知言之人,烏可與言?”
3.姓。如春秋時齊有烏餘。
4.黑色的:“烏雲”、“烏髮”。《史記?卷一一○?匈奴傳》:“北方盡烏驪馬,南方盡騂馬。”《儒林外史?第十四回》:“馬二先生身子又長,戴一頂高方巾,一幅烏黑的臉。”
5.俗以為日中有烏,故日稱為“烏”。見“烏兔”條。晉?陶淵明《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詩》:“造夕思雞鳴,及晨願烏遷。”
6.染黑。明?李時珍《本草綱目?卷十六?草部?鱧腸》:“汁塗眉髮,生速而繁。烏髭髮,益腎陰。”
7.烏鴉的簡稱。唐?張繼《楓橋夜泊詩》:“月落烏啼霜滿天,江楓漁火對愁眠。”
〔古文〕於【唐韻】哀都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汪胡切,音污。【說文】孝鳥也。象形。【埤雅】林罕以爲全象鳥形,但不注其目睛。烏體全黑,遠而不分別其睛也。【詩·邶風】莫黑匪烏。【小爾雅】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。 又【前漢·眭弘傳】石立,後有白烏數千,下集其旁。 又【爾雅·釋鳥】燕白脰烏。【註】小爾雅云:白項而羣飛者,謂之燕烏。【又】鸀山烏。 又【周禮·夏官·羅氏】掌羅烏鳥。【註】烏謂居,鵲之屬。 又【小爾雅】去隂就陽者,謂之陽烏,鴻雁是也。 又【韻會】日中有三足烏。 又【說文】孔子曰:烏,呼也,取其助氣故以爲烏呼。【註】徐鉉曰:俗作嗚,非是。【埤雅】烏又爲歎詞者,烏見異則噪,故以爲烏霍。烏霍,歎所異也。 又【玉篇】語辭也。又【廣韻】安也。【正韻】何也。【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】烏有先生者,烏有此事也。【註】徐廣曰:烏,一作惡。 又【史記·天官書】聚一十五星,蔚然曰郞位。【註】索隱曰:蔚然,漢書作哀烏,星之狀貌。【正字通】星經作依烏,後人因謂郞官爲依烏府。 又【韻會】黑色曰烏。【史記·匈奴傳】北方盡烏驪馬。【五代史·梁符彥卿傳】太祖賜以所乗愛馬一丈烏。 又【前漢·楊惲傳】仰天拊缶而呼烏烏。【註】師古曰:烏烏秦聲。關中舊有此曲,亦作嗚。【史記·李斯傳】歌呼嗚嗚。又縣名。烏氏,因水而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安定郡烏氏。【註】烏水出西北入河。氏音支。又烏程,烏傷,屬會稽郡。 又烏孫,烏桓,皆西域國名。 又【廣韻】姓也。齊大夫烏枚鳴。見【左傳】。 又赤烏,殿名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飾赤烏之暐曄。 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於加切,音鴉。【前漢·西域傳】烏秅國。【註】師古曰:烏,一加反。秅,直加反。 又【漢鼓吹曲】朱鷺魚以烏路訾邪,鷺何食,食茄下。不之食,不以吐,將以問誅者。下葉音鰕,者葉音遮。 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於諫切,音晏。【前漢·西域傳】烏秅國。【註】鄭氏曰:烏秅音鷃拏。師古曰:急言之聲,如鷃拏耳。非正音也。 又【韻會】古文借作顧字。見義雲章。亦轉聲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