沾了水的或顯出含水分多的(跟“干”相對):~度。潮~。地皮很~。衣服都給雨淋~了。
沾濕,淋濕
散入珠簾濕羅幕,孤裘不暖錦衾薄。——唐· 岑參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》
有書生避雨檐下,衣濕袖單,影乃益瘦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傳》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他合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託合切,音沓。水名。【說文】水出東郡東武陽,入海。【水經注】濕水,出累頭山。一曰治水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失入切【正韻】實執切,音與溼同。【說文】幽溼也。或作濕。 又【集韻】叱入切,音蟄。濕濕,牛呞動耳貌。【詩·小雅】其耳濕濕。 又鄂合切,音。濕隂,漢侯國名。 又席入切,音習。與隰同。坂下溼也。或作濕。 【通雅】濕溼漯顯以形相借。【集韻】漯?濕三字同。水出鴈門。○按《說文》濕水,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。蓋濕乃漯本字也。後以漯爲濕,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。字原從糸作,不從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