泚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ㄘˇ
拼音:
筆劃:9
倉頡:EYMP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IHXN
簡體:
筆順:點、 點、 提、 豎、 橫、 豎、 提、 撇、 豎彎鉤
吉凶:
五筆:IHXN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3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鮮明。

2.蘸;浸濕:~筆為文(用筆蘸著墨寫文章)。

詳細釋義
泚 [cǐ]
〈動〉
  1. 用筆蘸墨 。

    如:泚筆(以筆沾墨)

  2. 冒汗

    又如:泚泚(汗出貌);泚頰(汗流臉頰);泚顏(猶汗顏)

    其顙有顙。——《孟子》

〈形〉
  1. 通“玼”。鮮明的樣子

    術假金洞光,景逾瑤臺泚。——宋· 趙汝談《翠蛟亭和鞏栗齋韻》

    新臺有泚,河水彌彌。——《詩·邶風·新臺》

  2. 同本義 。

    又如:清泚(清澈)

    泚,清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3. (形聲。從水,此聲。本義:清澈的樣子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441212135
四角號碼:32110
UniCode:U+6CDA
規範編號:6943
首尾分解查字:氵此
漢字部件構造:氵止匕
粵語:ci2
上古音:支部清母,tsie
平水韻:上聲四紙·上聲八薺
康熙字典索引:頁616第20
故訓彙纂索引:1251|1329.8
漢語字典索引:卷3頁1606第01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千禮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此禮切,音玼。水淸也。 又鮮明貌。【詩·邶風】新臺有泚。 又汗出貌。【孟子】其顙有泚。 又【廣韻】【正韻】雌氏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淺氏切,音此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蔣氏切,音紫。水名。【山海經】長沙之山,泚水出焉。【水經】泚水,出泚陽東北大胡山。 又【山海經】石者之山,泚水出焉,西流注於河。東始之山,泚水出焉,東北注於海。○按水出泚陽大胡山者,《後漢書·光武紀》作沘水,沘陽。而水經作泚水,泚陽。互見四畫沘字註。 考證:〔【說文】長沙之山,泚水出焉。〕 謹按此二句出山海經不出說文。謹據改山海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