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鼻涕。
2.泗河,水名,在山東。
同本義
泗濱浮磬。——《書·禹貢》
宣公夏濫於 泗淵。——《國語·魯語》
在山東省中部。
如:泗上(泛指泗水北岸的地域);泗川(泗水);泗石(泗水之濱的石頭)
(形聲。從水,四聲。本義:泗水)
鼻涕
泗,涕泗也。——《廣韻》
面縛兩降將,跪城下說降,涕泗交頤。——清· 邵長蘅《閻典史傳》
涕泗滂沱。——《詩·陳風·澤陂》。傳:“自目曰涕,自鼻曰泗。”
又如:泗涕(鼻液);泗涕(鼻涕和眼淚)
悲泗淋漓,誠怛人心。——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息利切【正韻】息漬切,音四。水名。【說文】水受泲水,東入淮。【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】靑州,其川淮泗。【書·禹貢】導淮自桐柏,東會於泗沂。【正義】泗水出濟隂乗氏縣。【水經注】泗水,出魯卞縣故城東南,桃墟西北。 又國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泗水國,故東海郡也。元鼎四年,別爲泗水郡,郡有泗陽縣。 又州縣名。【廣輿記】泗州屬江南鳳陽府,春秋時徐子國,漢厹猶,晉宿預,魏東楚,陳安州,後周泗州。又泗水縣,今屬兗州府。 又泗口,在宿遷縣。【通典】兗州刺史劉遐自彭城退屯泗口。 又涕泗也。【詩·陳風】涕泗滂沱。【傳】自鼻曰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