沁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ㄑㄧㄣˋ
拼音:qìn
筆劃:7
倉頡:EP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INY
簡體:
筆順:點、 點、 提、 點、 斜鉤、 點、 點
吉凶:
五筆:INY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3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頭向下垂:~著頭。

2.往水里放。

3.(香氣、液體等)滲入或透出:~人心脾。額上~出了汗珠。

詳細釋義
沁 [qìn]
〈動〉
  1. 吸水

    義泉雖至近,盜索不敢沁。——唐· 韓愈 孟郊《同宿聯句》

  2. 滲入;透出 。

    如:沁綠(透出綠色);沁溢(滲透漫溢)

〈名〉
  1. 同本義

    沁水,出 上黨谷遠羊頭山,東南入河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2. 即出今山西省沁源縣東北綿山東谷,南流至河南省武陟縣南入黃河

  3. (形聲。從水,心聲。本義:沁水)

  4. 縣名 。在山西省中部偏南

其他
姓名學:
筆順編號:4414544
四角號碼:33100
UniCode:U+6C81
規範編號:0872
首尾分解查字:氵心
漢字部件構造:氵心
粵語:sam3
平水韻:去聲二十七沁
康熙字典索引:頁609第11
故訓彙纂索引:1234|1312.2
漢語字典索引:卷3頁1574第02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七鴆切,音鈊。水名。【說文】水出上黨羊頭山。【水經】沁水出上黨沮縣謁戾山,南過穀遠縣,東至滎陽縣北,東入於河。【注】卽洎水。【郡縣釋名】沁河源出沁源縣,有二,一自縣西北綿山東谷南流,一自縣東北馬圈溝南流,俱至交口村合流入黃河。 又州名。【廣韻】本漢穀遠縣,後魏置沁源縣,武德初置州,因沁水以名。【廣輿記】沁源縣屬沁州,沁水縣屬澤州。 又【集韻】所錦切,音?。又斯荏切,音襂。又所禁切,音滲。義同。 又以物探水也。【韓愈詩】義泉雖至近,盜索不敢沁。【註】北人以物探水爲沁。 又思林切,音心。水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