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ㄓˇ
拼音:zhǐ
筆劃:4
倉頡:YLM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HHHG
簡體:
筆順:豎、 橫、 豎、 橫
吉凶:
五筆:HHHG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停止:~步。~境。不~。

2.(到、至…)截止:展覽從10月1日起至10月14日~。

3.攔阻;使停止:禁~。制~。~血。~痛。~得住。~不住。

4.姓。

5.僅;只:這話你說過不~一次了。

詳細釋義
止 [zhǐ]
〈副〉
  1. 又如:止衣(只穿);止可(只能;只可);止剩下一篇文章還沒有抄完;止有此數了

    止有剩骨

  2. 在句末可表肯定陳述語氣,相當於“呢”

    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(景行:大道。)——《詩·小雅》

  3. 僅;只

    止印二三本。——宋· 沈括《夢溪筆談·活板》

    只十有一日。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
    止增笑耳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狼三則》

    技止此耳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三戒》

  4. 止露尻尾。

〈名〉
  1. (“趾”的本字。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上象腳趾頭,下象腳面和腳掌。本義:腳)同本義

    北止。——《儀禮·士昏禮》。注:“足也。”

    屨校滅止。——《易·噬嗑》

    四之日舉止。——《漢書·食貨志》

    舉止高。——《漢書·五行志》

    當劓者,笞三百,當斬左止者,笞五百。——《漢書·刑法志》

    止,下基也。象草木出有址,故以止為足。——《說文》

〈動〉
  1. 阻止,不讓進行

    相如止臣。——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

    笑而止之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
  2. 使人止晉鄙。——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

    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。——清· 狄夷散人《玉嬌梨》

    又如:止遏(阻止;抑制);止哭(止住哭聲);止善(阻止別人做好事);止節(阻塞;節制,抑制);止塞(阻止,堵塞);止暴(制止暴戾行為)

    相如固止。

  3. 居住

    止文殊院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記·游黃山記》

    又如:止息(住宿;休息);止居(安居;定居);止托(寄居)

    邦畿千里,維民所止。——《詩·商頌·玄鳥》

  4. 停住,中斷進程

    亦可以止矣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下賢》。注:“止,休也。”

    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也。——《韓詩外傳》

    雪止。——《資治通鑒·唐紀》

    羽飛乃止。——《三國志·諸葛亮傳》

    一狼得骨止,一狼仍從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狼三則》

    絮絮不止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聲詩自序》

    止,停也,息也。——《廣韻》

  5. 駐守 。

    如:止壁(頓兵扎營);止舍(駐扎宿營);止守(留守);止次(駐扎)

  6. 停留,逗留

    止子路宿。(止,使……留下。)——《論語·微子》

    又如:止頓(止留。停留);止泊(停息);止於至善(處於最完美的境界)

    南陽西郊有一亭,人不可止,止則有禍。——《搜神記》

  7. 又如:止步;止怒;止瀉;止戈(停止干戈,平息戰爭);止止(猶止之;停止,止住);止雨(使雨停止);止泊(停息);止軍(讓軍隊停止前進)

    漸拍斷止。

其他
姓名學:姓,多用男性
筆順編號:2121
四角號碼:21100
UniCode:U+6B62
規範編號:0109
首尾分解查字:丨上
漢字部件構造:
粵語:zi2
上古音:之部照三母,tji?
閩南語:chi2
平水韻:上聲四紙
康熙字典索引:頁573第24
故訓彙纂索引:1177|1255.5
漢語字典索引:卷2頁1435第03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諸市切,音芷。【說文】下基也。象艸木出有址,故以止爲足。【徐曰】初生根幹也。 又【廣韻】停也,足也。【易·艮卦】艮,止也。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 又靜也。【禮·玉藻】口容止。【註】不妄動也。【莊子·德充符】人莫鑒於流水,而鑒於止水,唯止能止衆止。 又已也,息也。【論語】止吾止也。【史記·酷吏傳】寇盜不爲衰止。 又居也。【詩·大雅】乃慰乃止。又【商頌】邦畿千里,惟民所止。 又心之所安爲止。【書·益稷】安汝止。【孔傳】言當先安好惡所止。《正義》曰:止謂心之所止。《大學》云:爲人君止於仁,爲人臣止於敬,好惡所止,謂此類也。又朱子曰:止者,必至於是而不遷之謂。 又留也。【論語】止子路宿。【孟子】可以止而止。 又行師營曰止,暫待曰次。又凡戰而被獲曰止。【左傳·隱十一年】公與鄭人戰於狐壤,止焉。【杜註】內諱獲,故言止。又【僖十五年】輅秦伯將止之。 又容止。【詩·鄘風】人而無止。【箋】止,容止。無止則無禮節也。【孝經·聖治章】容止可觀。 又舉止。【齊書·張欣泰傳】欣泰著鹿皮冠衲衣。世祖曰:將家兒何敢作此舉止。 又俗謂德行曰行止。【外史檮杌】鄭奕敎子《文選》。其兄曰:莫學沈、謝嘲風弄月,汙人行止。 又樂器。【爾雅·釋樂】所以鼓柷謂之止。【註】止者,其椎名也。【書·益稷】合止柷敔。【鄭註】柷,狀如漆桶,中有椎,合之者,投椎於其中而撞之。 又鳥集亦曰止。【詩·小雅】載飛載止。 又三止,三禮也。【班固·幽通賦】嬴取威於百儀兮,姜本支乎三止。【註】謂齊之先伯夷典三禮也。 又語辭。【詩·周頌】百室盈止,婦子寧止。 又首止,衞地名。在陳留襄邑。【春秋·僖五年】齊侯會王世子於首止。 又與趾同。【儀禮·士昏禮】皆有枕北止。【鄭註】止,足也。古文止作趾。【山海經】韓流麟身,渠股豚止。【郭註】止,足也。【前漢·郊祀歌】獲白麟,爰五止。【師古註】止,足也。時白麟足有五蹄。

相似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