棓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ㄅㄤˋ
拼音:bàng
筆劃:12
倉頡:DYTR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SUKG
簡體:
筆順:橫、 豎、 撇、 點、 點、 橫、 點、 撇、 橫、 豎、 橫折、 橫
吉凶:
五筆:SUKG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[ bàng ]

1.古同“棒”,棒子。

2.連枷,一種農具。

3.根。

4.星宿名,“天棓”的簡稱。

[ pǒu ]

1.舖在高低不平處的跳板。

2.古書上說的一種樹。

[ bēi ]

古同“杯”,古代盛羹及注酒的器皿。

[ bèi ]

〔五~子〕同“五倍子”,五倍子蟲寄生在鹽膚木上形成的蟲癭,含有單寧酸,可以入藥,也可以做染料。

詳細釋義
棓 [bàng]
〈名〉
  1. 棍,杖。“棒”的俗字 。

    如:棓擊(用棍棒打)

  2. 梿枷

  3. 另見 bèi

棓 [bèi]
  1. 另見 bàng

  2. ——“五棓子”(wǔbèizǐ)即“五倍子”,藥名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123441431251
四角號碼:40961
UniCode:U+68D3
規範編號:7449
首尾分解查字:木咅
漢字部件構造:木立口
粵語:bui4
平水韻:下平十一尤
康熙字典索引:頁532第11
故訓彙纂索引:1122|1200.6
漢語字典索引:卷2頁1237第05
康熙字典解釋

同棒。 又連枷也。打榖具。【揚子·方言】自關而西謂之棓。 又天棓,星名。【史記·天官書】紫宮右五星曰天棓。【索隱】蒲縻切,音皮。 又【唐韻】普口切,音剖。義同。 又擊也。【揚子·太】遠之,近之棓。 又高下有絕,加躡板曰棓。【公羊傳·成二年】踴於棓而闚客。 又【類篇】蒲侯切,音裒。義同。 又木名。【類篇】依樹生枝如網。 又【集韻】蒲來切【唐韻】蒲回切,音裴。【集韻】板也。【唐韻】姓也。【前漢·袁盎傳】盎之棓生所問占。 又【集韻】晡枚切,音杯。義同。考證:〔【史記·天官書】紫宮右三星曰天棓。〕 謹照原文三星改五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