朏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ㄈㄟˇ
拼音:fěi
筆劃:9
倉頡:BUU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EBMH
簡體:
筆順:撇、 橫折鉤、 橫、 橫、 豎折/豎彎、 豎、 豎、 豎折/豎彎、 豎
吉凶:
五筆:EBMH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[ fěi ]

新月開始發光。

[ kū ]

腳彎曲。

詳細釋義
朏 [fěi]
〈形〉
  1. 天剛發亮

    [日]登於扶桑,爰始將行,是為朏明。——《淮南子·天文》

    又如:朏明;朏朏(天剛亮);朏晨(黎明)

〈動〉
  1. 新月初現

    朏魄示沖。——謝莊《月賦》

    又如:朏魄(新月的月光);朏然(微明)。泛指星月出現或升起

    臨星朏兮樹暗,看月爍兮霞淺。——南朝 梁· 江淹《愛遠山》

〈名〉
  1. 舊歷每月初三日的月相名,因用以紀日,為初三日的代稱 。

    如:朏朏(農歷月初時的月相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351152252
四角號碼:72272
UniCode:U+670F
規範編號:6927
首尾分解查字:月出
漢字部件構造:月出
粵語:fei2
平水韻:上聲五尾·去聲十一隊·入聲六月
康熙字典索引:頁505第08
故訓彙纂索引:1058|1136.2
漢語字典索引:卷3頁2065第01
康熙字典解釋
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【正韻】敷尾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妃尾切,音斐。【說文】月未盛之明。【書·召誥】惟丙午朏。【傳】朏明,月三日明生之名。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滂佩切,音配。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普沒切,音馞。又【集韻】普罪切,音琣。義同。 又【玉篇】普骨切。【淮南子·天文訓】日登於扶桑,爰始將行,是爲朏明。【註】朏明,將明也。音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