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ㄘㄥˊ
拼音:zēng
筆劃:12
倉頡:CWA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ULJF
簡體:
筆順:點、 撇、 豎、 橫折、 豎、 點、 撇、 橫、 豎、 橫折、 橫、 橫
吉凶:
五筆:ULJF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[ zēng ]

1.指中間隔兩代的親屬:~祖(祖父的父親)。~孫(孫子的兒子)。

2.古又同“增”。

[ céng ]

1.副詞。表示從前經歷過:未~。~來過。

2.古又同“層”。

詳細釋義
曾 [zēng]
〈副〉
  1. 表示疑問,相當於“何”、“怎”。

    如:曾奈(怎奈)

  2. 表示相承,相當於“則”、“是”、“就”

    我曾無閭里之聞,窮巷之知者何?——《淮南子》

  3. 乃,竟

    曾不能疾走。——《戰國策·趙策》

    曾不若孀妻弱子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
    長曾不盈寸。——明· 魏學《核舟記》

    以殘年余力,曾不能毀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
    曾不慘然。——清· 黃宗羲《原君》

〈動〉
  1. “增”的本字。增加

    曾欷歔余郁邑兮。——《楚辭·離騷》

    所以動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——《孟子·告下子》

    又如:曾思(反復思考);曾折(曾撓。屈曲貌);曾益(增加,增強);曾巢(在高物上架巢);曾逝(高飛遠去)

〈形〉
  1. 高舉的樣子

    [鳳皇]曾逝萬仞之上。——劉安《淮南子·覽冥》

  2. 謙詞。猶“末”

    又如:曾臣(末臣)

    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。——《左傳》

  3. 重。指中間隔兩代的親屬關系

    又如:曾翁(稱他人的曾祖父);曾玄(曾孫和玄孫)

    曾元時不分。

    自此而曾焉。——清· 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
    視高曾之時。

    高曾時為一戶者。

    計高曾之時。

〈名〉
  1. 另見 céng

曾 [céng]
〈形〉
  1. 另見 zēng

  2. 通“層”。重疊

    大廈曾架,擬於昆侖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經》

    有虞之王,燒曾藪,斬群害,以為民利。——《管子·輕重戊》

    蕩胸生曾云。——杜甫《望岳》

〈副〉
  1. 已經 ——表示動作行為已經進行。

    如:似曾相識

  2. 過去發生過——表示有過某些行為或情況

    斜陽草樹,尋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——宋· 辛棄疾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

    江南好,風景舊曾諳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憶江南》

    又如:曾不(不曾);幾年前我曾見過他一面;我曾去過杜坪鄉

  3. (形聲。從八,從曰。本義未明。副詞。用來加強語氣)

其他
姓名學:
筆順編號:432524312511
四角號碼:80606
UniCode:U+66FE
規範編號:2747
首尾分解查字:丷日
漢字部件構造:丷囗小日
粵語:cang4
閩南語:chan1,cheng1,pat4
平水韻:下平十蒸
康熙字典索引:頁503第03
故訓彙纂索引:1049|1127.4
漢語字典索引:卷2頁1521第03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昨稜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徂稜切,音層。【說文】詞之舒也。從八從曰聲。【九經字樣】曾從。,古文窻字。下從曰,上從八,象氣之分散也。經典相承,隷省作曾。【詩·大雅】曾莫惠我師。【論語】曾是以爲孝乎。【孟子】爾何曾比予於是。 又【廣韻】經也。【增韻】嘗也。【韻會】乃也,則也。 又與層通。【後漢·張衡傳】登閬風之曾城兮。【文選】作層城。 又【廣韻】作滕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咨騰切,音增。【書·武成】惟有道曾孫周王發。【爾雅·釋親】王父之考爲曾祖,孫之子爲曾孫。【註】曾,猶重也。 又【左傳·襄十八年】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。【註】曾臣,猶末臣。【疏】曾祖曾孫者,曾爲重義。諸侯之於天子,無所可重。曾臣猶末臣,謙之意耳。 又【楚辭·九歌】翾飛兮翠曾。【註】曾,舉也。 又與橧同。【禮·禮運】夏則居橧巢。【釋文】橧,本又作曾。 又與增同。【孟子】曾益其所不能。【孫奭·音義】曾當讀作增。 又姓。【姓氏急就篇】曾氏出於鄫,姒姓,莒滅鄫,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。【孫奕·示兒編】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,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。然經史無音,止當音增。【韻會】今詳曾字有音者,合從本音。餘無音者從層音,亦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