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字筆順動畫
注音:
拼音:shī
筆劃:9
倉頡:YSOPD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YTBN
簡體:
筆順:點、 橫、 橫折鉤、 撇、 撇、 橫、 橫折鉤、 豎、 豎彎鉤
吉凶:
五筆:YTBN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施行

2.施舍:~診。~與。

3.姓。

4.給予:~禮。~壓力。

5.;施展:實~。措~。~工。無計可~。

6.在物體上加某種東西:~粉(搽粉)。~化肥。

詳細釋義
施 [shī]
〈名〉
  1. 旄羽珥,旗竿頭上綴飾物

    樓煩以星施。——《逸周書》

  2. 姓。施瑯 Shī Láng (1621—1696)中國清朝時將領,福建晉江人。字尊侯,號琢公。初為鄭芝龍部將,降清后任水師提督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攻滅臺灣的鄭氏政權。他建議在臺灣駐兵屯守,以備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,為清政府所采納。封靖海侯

  3. 恩惠,仁慈

    未報秦施,而伐其師,其為死君乎?——《左傳·僖公三十二——三十三年》

    又如:報施(報恩)

〈動〉
  1. 判罪

    施生戮死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十四年》。注:“行罪也。”

    又如:施行(處決,執行死刑;處置,發落)

  2. 用;運用

    施則行。——《禮記·禮器》。疏:“用也。”

    靡計不施,迄無濟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
    爪牙之士施。——《荀子·臣道》。注:“謂展其材也。”

    妾不堪驅使,徒留無所施。——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
  3. 旗飄動

    旖施,柔順搖曳之貌。——《說文》朱駿聲通訓定聲

    施,旗貌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旖旎(施)從風。——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。索隱:“猶阿那也。”

  4. 施行;實行;推行

    施於有政。——《論語·為政》。包注:“行也。”

    今王發政施仁,使天下仕者皆立於王之朝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   又如:施為(施展;作為);施巧(施展巧技);施令,施命(施行政令);施張(施行);施呈(施展);施敬(施行莊敬之教)

   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。——漢· 賈誼《過秦論上》

    時北兵已迫修門外,戰、守、遷皆不及施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錄·后序》

  5. 散布;鋪陳

    云行雨施。——《周易·乾卦》

    陰謝陽施。——潘岳《聞居賦》。注:“布也。”

    又如:施布(散布;傳布);施散(布施散發);施屬(散布連綴)

  6. 加;施加

    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——《論語·衛靈公》

    又如:施肥;施朱(涂以紅色);施粉(涂粉);施檢(加印密封)

    茍人事不施於其間,則莽莽榛榛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嚴復譯《天演論》

    面如敷粉,唇若施脂。——《紅樓夢》

  7. 假借為“吔”。給,給予。引申為施舍

    留待作遺施,於今無會圖。——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
    施,予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
    齊侯好示務施。——《國語·晉語》。注:“惠也。”

    旅有施舍。——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

    王施舍不倦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十九年》

    德施普也。——《易·乾》。釋文:“與也。”

    又如:施予(給,給別人恩惠、財物);施生(施惠於人,給人生路);施人(施恩於人);施香(施舍香火錢);施食(施舍食物);施報(有所施與,則有所報答);施賑(施舍財物救濟貧民或災民);施遣(施舍贈送);施澤(給予恩惠);樂善好施

    施其功事。——《周禮·內宰》。注:“賦也。”

  8. 陳尸示眾

    及文公入, 秦人殺 冀芮而施之。——《國語·晉語》

    君子不施其親。——《論語》

    為大戮施之。——《國語·晉語》

  9. (形聲。從(yǎn),也聲。本指旗幟)

  10. 設置;安放

    施於中林。——《詩·周南·兔罝》

    中有都柱,傍行八道,施關發機。——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

    於廳事之東北角,施八尺屏障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聲詩自序》

    又如:施髟(安上假發);施靈(設置靈堂);施關(設立關卡);施置(處置;安排)

    施三川而歸。——《史記·韓世家》。正義:“施猶設也。”

    秦政不施。——《漢書·蒯通傳》。 師古曰:“施,設也,立也。”

其他
姓名學:
筆順編號:415331525
四角號碼:08212
UniCode:U+65BD
規範編號:1634
首尾分解查字:方也
漢字部件構造:方也
粵語:ji6
上古音:歌部審三母,sjiai
閩南語:si1
平水韻:上平四支·去聲四寘
康熙字典索引:頁482第01
故訓彙纂索引:992|1070.2
漢語字典索引:卷3頁2176第06
康熙字典解釋
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式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商支切【正韻】申支切,音詩。【說文】旗貌。齊樂施字子旗,知施者旗也。【註】徐鍇曰:旗之逶迤。一曰設也。【書·益稷】以五采彰施於五色。 又【詩·邶風】得此戚施【傳】戚施,不能仰者。【箋】戚施,面柔下人以色,故不能仰也。 又【詩·王風】將其來施施。【傳】施施,難進之意。【箋】施施,舒行伺閒,獨來見已之貌。【釋文】施如字。【孟子】施施從外來。【趙岐註】施施,猶扁扁,喜悅之貌。【音義】丁如字,張音怡。 又【周禮·天官·內宰】施其功事。【註】施,猶賦也。 又【禮·祭統】施於蒸彝鼎。【註】施,猶著也。 又【晉語】秦人殺冀芮而施之。【註】施,其尸也。 又【玉篇】張也。【增韻】用也,加也。 又姓。【左傳·桓九年】施父。【註】魯大夫。【禮·雜記】孔子曰:吾食於少施氏而飽。【註】少施氏,魯惠公子,施父之後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施智切,音翅。惠也,與也。【易·乾卦】德施普也。【又】雲行雨施。【禮·曲禮】太上貴德,其次務施報。【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】報者倦矣,施者未厭。【註】施,功勞也。【增韻】凡施設之施,平聲。施與之施,平去通押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以豉切,音易。【詩·周南】葛之覃兮,施於中谷。【傳】施,移也。 又【詩·大雅】施於孫子。【箋】施,猶易也,延也。 又【儀禮·喪服】絕族無施服。【註】在旁而及曰施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賞是切,詩上聲。捨也,攺易也。通作弛。【周禮·天官·少宰】治其施舍。【註】施舍,不給役者也。【論語】君子不施其親。【何晏註】施,易也。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。【後漢·光武紀】將衆部施屯北邊。【註】施,讀曰弛。弛,解也。 又【集韻】余支切,音移。?或作施。【史記·衞綰傳】劒人之所施易。【註】施,讀曰移。 又【史記·賈生傳】庚子日施兮。【註】施,矢遺反。索隱曰:施,猶西斜也。 又【韻補】葉詩戈切。【漢·高祖戚夫人歌】橫絕四海,又可奈何。雖有矰繳,尚安所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