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ㄎㄤˋ
拼音:kàng
筆劃:7
倉頡:QYHN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RYMN
簡體:
筆順:橫、 豎鉤、 提、 點、 橫、 撇、 橫折彎鉤/橫斜鉤
吉凶:
五筆:RYMN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3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對等:~衡。分庭~禮。

2.拒絕;抗拒:~命。~稅。

3.抵抗;抵擋:頑~。~災。~日戰爭。皮大衣舊點兒沒關系,只要能擋風~凍就行。

4.姓。

詳細釋義
抗 [kàng]
〈形〉
  1. 高;大。通“亢”

    謫戍之眾,非抗於幾國之師也。——漢· 賈誼《過秦論》

    又如:抗世(高世,超乎世俗);抗殿(謂高筑殿堂或指高大的殿堂)

    以犯上為亢。——《韓非子·問辯》

  2. 剛正不阿;高尚

    若賢人之美辭,忠臣之抗直。——蕭統《文選序》

    又如:抗邁(俊杰出群,高超不凡);抗行(高尚的德行);抗跡(高潔不群的行為);抗直(坦率剛直);抗詞(直言陳說。亦指嚴厲正直的言辭)

  3. 高亢;高聲 。

    如:抗烈(高亢激烈);抗朗(高亢響亮);抗言(高聲而言);抗音(抗聲)

〈動〉
  1. 舉起

    抗皓手而清歌。——曹植《七啟》

    又如: 抗力(力能舉起);抗手(舉手為禮);抗足(投足,舉足);抗兵(舉兵)

  2. (形聲。從手,亢聲。本義:抵抗,抵御)

  3. 同本義

    非抗於九國之師也。——漢· 賈誼《過秦論》

    抗,扦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抗木橫一縮。——《儀禮·既夕禮》

    又如:抗木(舊時所用的葬具。在棺木之上覆蓋一席,用以防御塵土);抗力(抵抗力);抗犯(抵抗與進犯);抗玩(玩忽抗命);抗質(謂劫持人質以相抗);抗矯(矯情抗俗,高蹈)

    抗,御也。——《小爾雅·廣言》

  4. 匹敵,抗衡

    獨蓮花與抗耳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記·游黃山記》

    又如:抗橫(抗衡);抗行(并行;抗衡);抗美(抗衡媲美);抗庫(并立,抗衡)

  5. 呈上 。

    如:抗表(向皇帝上奏章);抗章(向皇帝上書直言)

  6. 抗拒;拒絕

    又如:抗拒(頂撞;違抗并拒絕);抗違(抗拒,違背);抗租(抗繳地租);抗逆(違抗,抗拒);抗斗(反抗斗爭)

    安能抗此難乎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
   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

    抗辭慷慨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錄后序》

其他
姓名學:
筆順編號:1214135
四角號碼:50017
UniCode:U+6297
規範編號:0646
首尾分解查字:扌亢
漢字部件構造:扌亠幾
粵語:kong3
上古音:陽部溪母,khang
閩南語:khong3
平水韻:去聲二十三漾
康熙字典索引:頁422第02
故訓彙纂索引:868|0946.3
漢語字典索引:卷3頁1843第04
康熙字典解釋

〔古文〕亢【唐韻】苦浪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口浪切,音伉。【說文】捍也。【儀禮·旣夕】抗木橫三縮二。【註】抗,禦也,所以禦止土者。 又【廣韻】舉也。【禮·文王世子】周公抗世子法於伯禽。【註】舉以世子之法,使與成王居而學之。又【樂記】歌者上如抗,下如墜。【疏】歌聲上響,感動人意,如似抗舉也。 又以手舉物也。【淮南子·說山訓】百人抗浮,不若一人挈而趨。 又振也,蔽也。 又【增韻】抵也,敵也。【前漢·貨殖傳】子貢聘享諸侯,所至國君,無不分庭與之抗禮。 又【揚子·方言】縣也。山之東西曰抗,燕趙之郊縣物於臺之上謂之佻。 又【集韻】居郞切,音岡。與掆同。亦舉也。【詩·小雅】大侯旣抗。【箋】舉鵠而棲之於侯也。【毛傳】苦浪反。【朱傳】居郞反。 又【唐韻】胡郞切【集韻】寒剛切,音杭。義同。【蔡邕·釋誨】九河盈溢,非一所防。帶甲百萬,非一勇所抗。 【說文】抗或從木。【徐鉉曰】今俗作胡郞切。別見木部。亢字作亠下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