愧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ㄎㄨㄟˋ
拼音:kuì
筆劃:12
倉頡:PHI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NRQC
簡體:
筆順:點、 點、 豎、 撇、 豎、 橫折、 橫、 橫、 撇、 豎彎鉤、 撇折、 點
吉凶:
五筆:NRQC
簡體:
异体字:媿謉
部首筆劃:3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慚愧:羞~。問心無~。~不敢當(感到慚愧,承當不起)。

詳細釋義
愧 [kuì]
〈動〉
  1. 責人罪咎

   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病人,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。——《禮記·表記》。注:“病、愧謂罪咎之。”

  2. 同本義。同“媿”

    不愧於人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何人斯》

    下恐愧吾師矣。——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
    諶雖暴抗,然聞言則大愧流汗。—— 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狀》

    縱上不殺我,我不愧於心乎?——《史記·張耳陳余列傳》

    雖顏慚未知心愧。——《魏書·列女傳》

    茲游快且愧矣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記·游黃山記》

    又如:愧心(內心慚愧);愧悔(慚愧后悔);愧服(衷心佩服他人,自慚不如);愧灼(極言慚愧之意);愧天作人(上愧對天理,下愧對人事)

    小則如愧。——《禮記·儒行》

    能不愧老人之言否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傳》

    尚不愧於屋漏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抑》

    兼愧貴家子。——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
  3. 折辱人;使羞慚

    昭王聞之,欲愧之以辭。——《戰國策·齊策》

    又如:愧辱(羞辱)

  4. (形聲。從心,鬼聲。本義:慚愧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442325113554
四角號碼:96013
UniCode:U+6127
規範編號:2776
首尾分解查字:忄鬼
漢字部件構造:忄鬼
粵語:kwai3
閩南語:khui3
平水韻:去聲四寘
康熙字典索引:頁396第08
故訓彙纂索引:812|0890.6
漢語字典索引:卷4頁2329第11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廣韻】俱位切【集韻】基位切,音騩。【爾雅·釋言】慙也。【詩·大雅】尚不愧於屋漏。【皇極經世】無愧於口,不若無愧於身。無愧於身,不若無愧於心。 本作媿,從女。或從恥省作聭。亦作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