憂思;傷痛。
失意的樣子
自關而西, 秦 晉之間,凡志而不得,欲而不獲,高而有墜,得而中亡謂之濕,或謂之惄。——《方言》
同本義
我心憂傷,惄焉如搗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小弁》
(形聲。從心,弱聲。本義:憂思,傷痛)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奴歷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乃歷切,音溺。【說文】饑餓也。從心叔聲。一曰憂也。【詩·周南】惄如調飢。【毛傳】惄,飢意也。李巡曰:宿不食之飢也。【箋】惄,思也。【爾雅疏】恚而不得之思也。【正義】惄是饑之意,非饑之狀,故傳言饑意,箋以爲思義,相接成也。【詩·小雅】惄焉如擣。無饑義,故箋但訓爲思。 又【集韻】或作。【韓詩】作愵。【五音集韻】亦作。 又作南。【梁文帝詩】南音悲南弄。上如字,下音惄。 又【集韻】奴沃切,音傉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