遮蔽;掩護:包~。~護。
(形聲。從廣,比聲。“廣”(yǎn),甲骨文、金文象屋頂屋墻。從“廣”表示與房屋等有關。本義:遮蔽)
同本義
又如:包庇(袒護或掩護 [壞人、壞事]);庇藏(包庇隱藏)
庇,蔭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字亦作庀
弓長六尺,謂之庇軹。——《考工記·輪人》
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。——唐· 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
已而給事中戴鳳翔劾 瑞庇奸民。——《明史·海瑞傳》
又如:庇庥(蔭庇;庇護);庇覆(掩蓋,覆蓋)。引申為庇護
保護
雖有庇民之大德。——《禮記·表記》
大官、大邑,身之所庇也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三十一年》
子蓋亦遠績禹功而大庇民乎!——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必至切,比去聲。【爾雅·釋言】庇庥,廕也。【疏】庇,蔽也。【禮·表記】有庇民之大德。【左傳·襄三十一年】大官大邑,身之所庇也。 又【集韻】通作芘。【莊子·養生主】隱將芘其所籟。 又覆也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輪人弓長六尺謂之庇軹,五尺謂之庇輪,四尺謂之庇軫。【註】庇謂覆幹也。 又【揚子·方言】寄也,齊衞宋魯晉汝潁荊州江淮之閒曰庇,或曰寓。 又【集韻】兵媚切,音秘。義同。 又頻脂切,音琵。地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