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ㄔㄤˊ
拼音:cháng
筆劃:11
倉頡:FBRLB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IPKH
簡體:
筆順:豎、 點、 撇、 點、 橫撇/橫鉤、 豎、 橫折、 橫、 豎、 橫折鉤、 豎
吉凶:
五筆:IPKH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3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時常;常常:~來~往。我們~見面。

2.姓。

3.指倫常:三綱五~。

4.一般;普通;平常:~人。~識。~態。

5.不變的;固定的:~數。冬夏~青。

詳細釋義
常 [cháng]
〈形〉
  1. 一定 。

    如:常刑(一定的刑罰);常序(一定的次序)

  2. 恒久;長久不變

    未變常也。——《易象下傳》。虞注:“恒也。”

    魯邦是常。——《詩·魯頌·閟宮》

    圣人無常師。——唐· 韓愈《師說》

    日月以為常。——《國語·越語》

    又如:常德(始終不變的品德);常心(固執不變的心);常安(永久的平安)

    常,質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
    故官無常貴,而民無終賤。——《墨子·尚賢》

    天命靡常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文王》

  3. 一般;普通;正常

    則維其常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

    顧人之常情,由儉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。——宋· 司馬光《訓儉示康》

    白樂天游大林寺詩云:“人間四月芳菲盡,山寺桃花始盛開。”蓋常理也。——宋· 沈括《夢溪筆談》

    其有常。——《詩·唐風·鴇羽》

    又如:常時(平時;平日);常言(平常的話;普通的話)

   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。——唐· 韓愈《雜說》

〈副〉
  1. 通“嘗”。曾經

    主父常游於此。——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

    夫日、月之有蝕,風雨之不時,怪星之常見,是無世而不常有之。——《荀子·天論》

    項伯常殺人,從良匿。——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

    子常語諸梁也曰:凡事若小若大,寡不道以權成。——《莊子·人間世》

    高祖為亭長時,常告歸之田。——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

  2. 經常,常常

    漢王急,推墮 孝惠、 魯元車下; 滕公常下,收載之,如是者三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
    良因異之,常習誦之。——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

    又如:常見面;常則是(經常是,總是);常時(時常,常常);常參官(日常參朝的官吏);常惺惺(佛教語。指頭腦經常或長久保持清醒);常經(經常);常賃(經常受雇於人)

    常生常化者,無時不生,無時不化。——《列子》

    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。—— 唐· 韓愈《雜說》

〈名〉
  1. 裙子

    常,下裙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朱駿聲曰:“常裳二字,經傳截然分開,并不通借。”

    叔旦泣涕於常,悲不能對。——《逸周書》

  2. 規則,規律

    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 桀亡。——《荀子·天論》

    又如:常古(舊法,常法);常故(舊例;常例);常式(法式)

    陳常於時夏。——《詩·周頌·思文》

  3. (形聲。從巾,尚聲。本義:旗)

  4. 同本義

    載是常服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六月》

    紀於太常。——《書·君牙》。傳:“王之旌旗畫日月曰太常。

  5. 封建社會宣揚的所謂恒久不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準則,即倫常;綱常 。

    如:常倫(倫常);三綱五常

〈量〉
  1. 古代長度單位。一丈六尺為常

    蒲筵常。——《儀禮·公食禮》。注:“丈六尺曰常,半常曰尋。”

    酋予常有四尺。——《考工記》

    不過墨丈尋常之間。——《國語·周語》

    尋舒兩肱也,倍尋謂之常。——《小爾雅·廣度》

    尋常之溝。——《莊子·庚桑楚》

    爭尋常以盡其民。——《左傳·成公十二年》

其他
姓名學:
筆順編號:24345251252
四角號碼:90227
UniCode:U+5E38
規範編號:2257
首尾分解查字:尚巾
漢字部件構造:冖口巾
粵語:soeng4
上古音:陽部禪三母,zjiang
閩南語:siang5,siong5
平水韻:下平七陽
康熙字典索引:頁333第12
故訓彙纂索引:672|0750.5
漢語字典索引:卷1頁0744第01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市羊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辰羊切,音裳。【玉篇】恆也。【正韻】久也。【易·坤卦】後得主而有常。【繫辭】動靜有常。【詩·周頌】常於時夏。【箋】謂久長之功,於是夏而歌之。【朱傳】謂君臣父子之常道。 又五常。【書·舜典愼徽五典傳】五典,五常之敎,父義,母慈,兄友,弟恭,子孝。又【五品傳】五品,謂五常。【疏】此事可常行,乃爲五常耳。 又神名。【荀子·九家易】兌爲常,西方之神也。 又地名。【詩·魯頌】居常與許。【傳】常許,魯南鄙西鄙也。 又州名。【隋書·地理志】毗陵郡平置常州。 又山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常山郡。【註】恆山在西,避漢文帝諱,故改曰常山。 又水名。【史記·夏本紀】常衞旣從。【註】常水,出常山上曲陽縣。【書·禹貢】作恆。 又旂名。【周禮·春官】司常掌九旗之物名,日月爲常。【又】王建大常。【釋名】日月爲常。謂畫日月於其端,天子所建,言常明也。 又常服。【詩·小雅】載是常服。【傳】日月爲常服,戎服也。 又【廣韻】倍尋曰常。 又車戟名。【釋名】車戟曰常,長丈六尺,車上所持也。八尺曰尋,倍尋曰常,故曰常也。 又木名。【爾雅·釋木】常棣。【註】關西棣樹,子如櫻桃,可食。【詩·小雅】彼爾維何,維常之華。 又姓。【廣韻】出河內。【前漢·常惠傳】惠,太原人,甘露中爲右將軍。 又與裳同。【說文】下帬也。【徐鉉曰】下直而垂,象巾,故從巾。今文作裳。考證:〔【周禮·春官】司常掌九旂之物名,日月爲常。【又】王建太常。〕 謹照原文旂改旗太改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