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ㄉㄞˋ
拼音:dài
筆劃:9
倉頡:TJBLB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GKPH
簡體:
筆順:橫、 豎、 豎、 豎、 點、 橫撇/橫鉤、 豎、 橫折鉤、 豎
吉凶:
五筆:GKPH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3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白帶:~下。

2.呈現;顯出:面~笑容。

3.帶動:以點~面。他這樣一來~得大家都勤快了。

4.隨身拿著;攜帶:~行李。~干糧。

5.連著;附帶:~葉的橘子。連說~笑。放牛~割草。

6.含有:這瓜~點兒苦味。說話~刺兒。

7.輪胎:車~。汽車外~。

8.地帶;區域:溫~。黃河一~。

9.捎帶著做某事:上街~包茶葉來(捎帶著買)。你出去請把門~上(隨手關上)。

10.帶子或像帶子的長條物:皮~。鞋~兒。傳送~。

11.照看(孩子):孫子是奶奶~大的。

12.引導;領:~隊。~徒弟。

13.姓。

詳細釋義
帶 [dài]
〈動〉
  1. 表示附有較小的數量

    你不是常常說,你才三十帶點,日子還很長么?——沙汀《困獸記》

  2. 引導某人或某物 。

    如:帶將(帶,領);你帶路,我們跟你走

  3. 具有某種標志或特征 。

    如:帶葉子的橘子

  4. 撫養 。

    如:他是由一位農民大娘帶大的

  5. 兼管

    謝為太傅長史被彈, 王即取作長史,帶 晉陵郡。——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

  6. 佩帶

    帶長鋏之陸離兮。——《楚辭·屈原·涉江》

    帶刀升座。——《隋書·禮儀志》

    又如:帶甲(披戴盔甲的將士;又比喻戰亂);帶劍;帶刀

    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
  7. 表示兩個動作同時進行,相當於“又”。

    如:[他]連說帶比劃的,就交上朋友了;帶口(隨口)

  8. 攜帶

    又如:帶了兩本笨重的法律書去審判。又指具有…作為屬性或特征。

    應元帶刀鞬出,躍馬大呼於市曰。—— 清· 邵長蘅《青門剩稿》

    如:他把他的老習慣帶進了新生活

    遺已聚斂得數斗焦飯,未展歸家,遂帶以從軍。——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

〈名〉
  1. 婦科病名 。

    如:白帶;赤帶

  2. 根據緯度和溫度把地球表面分為5個大帶的任一帶 。

    如:溫帶

  3. 以某種特殊性質、作用或成分為特征的地球物質(如巖石)的分帶、分層或層系。

    如:飽和帶

  4. 泛指狹長形條狀物

    又如:褲帶;鞋帶

    而半山居霧若帶然。——清· 姚鼐《登泰山記》

  5. 生物地理區的典型帶狀區。

    如:海洋濱岸帶;南方生物帶

  6. (象形。小篆字形,上面表示束在腰間的一根帶子和用帶的兩端打成的結。下面象垂下的須子,有裝飾作用。本義:大帶,束衣的腰帶)

  7. 輪胎 。

    如:車帶;里帶;外帶

  8. 同本義

    又如:帶冕(大帶和冠冕);帶圍(腰圍,腰帶);帶鉤(皮革腰帶上的金屬鉤。形狀一端曲直,另一端為圓鈕以承鉤。有動物形的,也有鑄花紋的);帶頭(舊時衣袍外腰帶上的扣頭,常鑲以金、玉等裝飾物)

    之子無帶。——《詩·衛風·有狐》

    王遂披襟解帶,留連不能已。——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

    不說帶。——《儀禮·士虞禮記》

    帶裳幅舄。——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

    子墨子解帶圍城。——《墨子·公輸》

    帶,紳也。上象系佩之形。佩必有巾,從重巾。——《說文》

其他
姓名學:姓,多用男性
筆順編號:122245252
四角號碼:44227
UniCode:U+5E26
規範編號:1407
首尾分解查字:卅巾
漢字部件構造:卅冖巾
粵語:daai2
上古音:月部端母,tat
閩南語:tai3,toa3
平水韻:去聲九泰
康熙字典索引:頁331第19
故訓彙纂索引:672|0750.2
漢語字典索引:卷1頁0736第09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當蓋切,音?。【說文】紳也。男子搫帶,婦人帶絲,象繫佩之形。佩必有巾,故帶從巾。【徐鉉曰】卌,其帶上連屬固結處。【釋名】帶,蔕也。著於衣,如物之繫蔕也。【易·訟卦】或錫之鞶帶。【疏】鞶帶大帶也。【禮·玉藻】凡帶有率,無箴功。【疏】謂其帶旣襌,亦以箴緶緝其側,但繂襵之,無別裨飾之箴功。 又【揚子·方言】厲謂之帶。【註】小爾雅,帶之垂者曰厲。【詩·小雅】垂帶而厲。 又佩也。【禮·月令】帶以弓?。 又【揚子·方言】行也。【註】隨人行也。 又蟲名。【莊子·齊物論】螂蛆甘帶。 又書帶,草名。【三齊記】鄭康成山下生草,大如?,葉長一尺餘,土人名康成書帶草。又姓。【賈誼·過秦論】帶佗。 又葉音蒂。【楚辭·九歌】荷衣兮蕙帶,儵而來兮忽而逝。夕宿兮帝鄉,誰須兮雲之際。考證:〔【易·訟卦】或錫之鞶帶。【疏】鞶革大帶也。〕 謹照原文革改帶。〔【楚辭·九歌】荷衣分蕙帶,鯈而來兮忽而逝。〕 謹照原文分改兮鯈改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