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ㄅㄚ
拼音:
筆劃:4
倉頡:AU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CNHN
簡體:
筆順:橫折、 豎、 橫、 豎彎鉤
吉凶:
五筆:CNHN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2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粘住:粥~了鍋了。

2.指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。

3.挨著:前不~村,后不~店。

4.盼望:~不得。朝(zhāo)~夜望。

5.張開:~著眼瞧。天氣干燥,桌子都~縫兒啦。

6.姓。

7.壓強的非法定計量單位,符號bar。1平方厘米的面積上受到100萬達因作用力,壓強就是1巴,合100000帕。從前氣象學上多用毫巴,現已改用百帕。

8.巴士:大~。中~。小~。

9.粘在別的東西上的東西:鍋~。

10.緊貼:爬山虎~在墻上。

11.周朝國名,在今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。

詳細釋義
巴 [bā]
〈動〉
  1. 盼,期待著愿望的實現

    暗潮巴到無人會,只有篙師識水痕。——楊萬里《過沙頭》

    又如:巴得(盼望)

  2. 助詞。用作后綴。

    如:尾巴;干巴

  3. 爬,攀登 。

    如:巴山虎(爬山虎);巴山越(度)嶺(爬山越嶺)

  4. 緊緊貼在 。

    如:爬山虎巴在墻上

  5. 粘結在…上 。

    如:粥巴鍋了

  6. 靠近;貼近

    前不巴村,后不著店,怎生是好?——元· 王曄《桃花女》

    我只道是誰,巴著窗戶眼兒一瞧,原來寶妹妹坐在炕沿上。——《紅樓夢》

〈名〉
  1. (象形。小篆象蛇形。本義:大蛇)

  2. 壓強的單位,等於10 5 帕,或10 5 牛頓/米 2 ,或10 6 達因/厘米 2 (0.986923標準大氣壓)

  3. 古時這里出產巴蛇,因此周朝分封在該地區的諸侯國叫“巴子國”。秦惠文王滅巴后,改置巴、蜀、漢中三郡

  4.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大蛇

    巴,巴蟲也,或曰食象蛇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巴蛇食象,三歲而出其骨。——《山海經·海內南經》。注:“說者云,長千尋。”

    朱卷之國,有黑蛇青象,食象。——《山海經·海內經》。注:“即巴蛇也。”

  5. 因加熱、干燥或粘結而成的東西 。

    如:鹽巴;泥巴;鍋巴

  6. 古族名;古代國名,轄境在今四川省東部

    西南有巴國。——《山海經·海內經》。注:“今三巴是。”

    巴人以比翼鳥。——《周書·王會》

    秦西有巴戎。——《荀子·彊國》。注:“巴在西南,戎在西,皆隸屬。”

其他
姓名學:
筆順編號:5215
四角號碼:77717
UniCode:U+5DF4
規範編號:0178
首尾分解查字:巳丨
漢字部件構造:
粵語:baa1
閩南語:pa1
平水韻:下平六麻
康熙字典索引:頁327第01
故訓彙纂索引:660|0738.2
漢語字典索引:卷2頁0985第01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廣韻】伯加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邦加切,音芭。【廣韻】巴蜀。【書·牧誓疏】巴在蜀之東偏。【三巴記】閬苑白水東南流,曲折三迴如巴字,故名三巴。 又【玉篇】國名。【左傳·桓九年】巴子使韓服告於楚。【註】巴國,在巴郡江州縣。 又郡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巴郡,秦置,屬益州。【譙周巴記】初平六年,趙穎分巴爲二郡,巴郡以墊江爲治,安漢以下爲永寧郡。建安六年,劉綽分巴,以永寧爲巴東郡,墊江爲巴西郡。 又州名。【唐書·地理志】山南道有巴州。 又縣名。【唐書·地理志】歸州有巴東,壁州有東巴,通州有巴渠,合州有巴川。 又【說文】蟲也。或曰食象蛇。【山海經】巴蛇食象,三歲而出其骨。君子服之,無心腹之疾。其爲蛇,靑黃赤黑。一曰黑蛇靑首。【潯江記】羿屠巴蛇於洞庭,其骨爲陵,世稱巴陵。 又巴蕉,草名。【司馬相如·子虛賦】諸柘巴且。【註】且草,一名巴蕉。 又【正韻】尾也。 又姓。【後漢·黨錮傳】巴肅,勃海高城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