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(Chá)姓。
2.仔細看;調查:觀~|考~|~其言,觀其行。
明顯;精明
水至清則無魚,人至察則無徒。——東方朔《答客難》
調查;考察
又如:察勘(實地調查);察訪(詳細調查)
夫傳言不可以不察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察傳》
明察,知曉
又如:察士(能明察事理的人);察議(察明情節而議定處分。通常指過失較輕者)
故察己則可以人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
小大之獄,雖不能察,必以情。——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
(形聲。從宀(mián),祭聲。本義:觀察;仔細看)
考察后予以推舉,舉薦
又如:察舉(選舉,選拔);察廉(舉廉);察選(察舉。選拔)
察臣孝廉。——晉· 李密《陳情表》
乃察舉吾弟。——《史記·刺客傳》。索隱:“猶選之也。”
同本義
纖微皆審謂之察。——賈誼《道術》
覽察草木。——《楚辭·離騷》
微察公子,公子顏色愈和。——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
察,復審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徐而察之,則山下皆石穴罅。——宋· 蘇軾《石鐘山記》
察其所以然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本味》
又如:觀察(仔細察看客觀事物或現象);覺察(發覺,看出來)
分辨
嘗百草之實,察酸苦之味。——《新語·道基》
視之可察 。——《淮南子·說林》。注:“別也。”
觀物弗之察矣。——《禮記·禮器》。注:“猶分辨也。”
【唐韻】初八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初戛切,音剎。【說文】覆審也。從宀祭聲。【徐鉉曰】祭祀必質明。明,察也。故從祭。【廣韻】諦也,知也。【李陵·答蘇武書】功大罪小,不蒙明察。 又【增韻】考也,廉視也。【周禮·秋官·士師註】士,察也,義取察理獄訟之事也。又【唐書·百官志】監察御史,掌司六察。一察官人善惡,二察賦役不均,三察農桑不勤,倉廩耗減,四察妖猾盜賊,五察茂才異等,六察黠吏豪宗,兼幷縱暴。 又昭著也。【中庸】言其上下察也。 又察察,潔淸貌。【史記·屈原傳】安能以身之察察,受物之汶汶。 又苛察也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其政察察,其民。又【晉書·謝安傳】弘以大綱,不存小察。 又【正字通】偏見曰察。【莊子·天下篇】道德不一,天下多得一,察焉以自好。 又姓。吳將軍察戰,明正德中朝城知縣察童。 又讀作祭。【尙書大傳】祭之爲言察也。察者,至也,人事至然後祭。 又葉直列切,音徹。【前漢·郊祀歌】景星顯見,信星彪列。象載昭庭,日親以察。【古詩】置我懷袖中,三歲字不滅。一心抱區區,懼君不識察。 又葉子例切,音穧。【班固·幽通賦】攬葛藟而授余兮,眷峻谷曰勿墜。昒昕寤而仰思兮,心蒙蒙猶未察。 【集韻】或作詧。考證:〔【班固·幽通賦】攬葛藟而授子兮。〕 謹照原文授子改授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