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原來許多人家居住過而現在已經荒廢了的地方:廢~。
2.村莊:~里。
3.同“圩(xū)”。
奴役
通商而墟五印矣。——康有為《強學會序》
毀為廢墟
今萬乘之國,墟數於千,不勝而入。——《墨子》
鄉村集市
二豪賊劫持反接,布囊其口,去逾四十里之墟所賣之。——《童區寄傳》
又如:墟市;墟集(鄉村市集);墟期,墟日(市集日)
墳墓
墟,墟墓。——《字匯》
又如:墟墓(墟墳,丘墓,墓地)
村落 。
如:墟落(墟里;村墟,都指村落);墟井;墟曲,墟聚,墟墅(鄉間房舍)
同本義
墟土之人大,沙土之人細。——《孔子家語》
又如:墟土(丘陵之地);墟壘(猶堡壘)
場所
古之至人,假道於仁,詫宿於義,以游逍遙之墟。——《莊子》
(本作“虛”。形聲。從土,虛聲。本義:大土山)
廢址,故城
使人之朝為草而國為墟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貴直》
又如:殷墟;墟棘,墟榛,墟莽(廢墟榛莽;荒野)
【唐韻】去魚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丘於切,音虛。【說文】大丘也。【禮·檀弓】墟墓之閒,未施哀於民而民哀。 又故城。【帝王世紀】瞍妻握登生舜於姚墟,故得姓姚氏。【左傳·昭七年】謝息遷桃。【註】魯卞縣東南有桃墟,世謂之陶墟,相傳舜所陶處。【竹書紀年】盤庚自奄遷朝歌,遂曰殷墟。 又大壑。【列子·湯問篇】渤海之東有大壑焉,名曰歸墟。【木華·海賦】南澰朱厓,北灑天墟。 又商賈貨物輻湊處,古謂之務,今謂之集,又謂之墟。 又葉偶舉切,音語。【詩·邶風】升彼墟矣。葉下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