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城墻以內的地方:~區。東~。
2.城市(跟“鄉”相對):山~。進~。滿~風雨。連下數~。~鄉物資交流。
3.城墻:~外。萬里長~。
守城
又如:城寨(防守用的圍墻或柵欄);城操(備邊;備邊士卒)
縣距刺史治所四十里,城嘉陵江南。——唐· 孫樵《書何易於》
筑城
又如:城郭國(古時謂西域筑城定居的國家);城干(筑城時埋置土中的木柱)
今吳是懼而城於 郢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三年》
古代王朝國都、諸侯封地、卿大夫采邑,都以有城垣的都邑為中心。皆可稱城
又如:城大(一城的長官。即城主);城主(一城之主);城輦(帝王所居的都市。也泛指京城);城禁(城市的警戒防衛)
邑曰筑,都曰城。——《左傳·莊公二十八年》
國
土國城漕。——《詩·邶風·擊鼓》
同本義 。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墻。一般分兩重,里面的叫城,外面的叫郭,城字單用時,多包含城與郭。城郭對舉時,只指城
城郭溝池以為固。——《禮記·禮運》
城者,可以自守也。——《墨子·七患》
青山橫北郭,白水繞東城。——唐· 李白《送友人》
百雉而城。——《公羊傳·定公十二年》。注:“天子周城,諸侯軒城。”
城,所以盛民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城為保民為之也。——《谷梁傳·隱公七年》
又如:城內;城外;萬里長城;城守(據城守御);城曲(城墻角落的地方);城鋪(城上巡查的崗位);城堵(城墻)
使老弱女子乘城。——《史記·田單列傳》
城市
又如:東城,西城;城雕(城市雕塑)
今日割五城,明日割十城,然后得一夕安寢——宋· 蘇洵《六國論》
(會意。從土,從成,成亦聲。本義:城墻)
【唐韻】是征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時征切,音成。內曰城,外曰郭。【釋名】城,成也。一成而不可毀也。【古今注】盛也,盛受國都也。【淮南子·原道訓】夏鯀作三仞之城。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。【白虎通】天子曰崇城。【史記·始皇本紀】帝築萬里長城。【前漢·元帝紀】帝初築長安城。城南爲南斗形,城北爲北斗形,因名斗城。 又諸侯僭侈,建城踰制,謂之產城,若生子長大之義。【司馬法曰】攻城者,攻其所產。 又【唐·李肇·國史補】元日冬至,大朝會,百官已集,宰相後至,列燭多至數百炬,謂之火城。【王禹偁·待漏院記】北闕向曙,東方未明。相君啓行,煌煌火城。 又層城。【淮南子·地形訓】掘崑崙墟以下地,中有層城九重。【孫綽·天臺賦】茍臺嶺之可攀,亦何羨於層城。 又官名。【左傳·文十六年】公子蕩爲司城。【註】宋桓公,以武公諱,司空攺司城。又宮名。【前漢·班倢伃傳】倢伃居增城舍。 又山名。析城,在河東濩縣西。【書·禹貢】底柱析城。 又赤城山,在會稽東南。【孫綽·天臺賦】赤城霞起以建標。 又墓地曰佳城。【博物志】夏侯嬰死,送葬至東都門外,馬踣地悲鳴,掘之,得石槨,銘曰:佳城鬱鬱,三千年見白日。吁嗟滕公,居此室。 又姓。城渾。又司城,複姓。 又葉辰羊切,音常。【韓愈·贈張籍詩】我友東來說,我家免禍殃。乗船下汴水,東去趨彭城。考證:〔【博物志】得石槨。銘曰:佳城鬱鬱。二千年見白日,吁嗟夏公,居此室。〕 謹照原文二改三。夏改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