咄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ㄉㄨㄛ
拼音:duō
筆劃:8
倉頡:RUU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KBMH
簡體:
筆順:豎、 橫折、 橫、 豎折/豎彎、 豎、 豎、 豎折/豎彎、 豎
吉凶:
五筆:KBMH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3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呵斥:厲聲~之。

2.表示驚異。

詳細釋義
咄 [duō]
  1. (形聲。從口,出聲。本義:呵叱聲)同本義

    又如:咄叱(呵責);咄啐(呵斥);咄罵(呵斥辱罵)

    咄,啐也。——《蒼頡篇》

    咄,相訶也。——《字林》

    咄!口無毛。——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。注:“叱咄之聲。”

    郭舍人疾言罵之曰:“咄!老女子!何不疾行!”——《史記》

    咄!你是個破落戶。——《水滸傳》

    咄,相調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25152252
四角號碼:62072
UniCode:U+5484
規範編號:1103
首尾分解查字:口出
漢字部件構造:口出
粵語:cyut3
閩南語:thuh8,thut8,khut8
平水韻:入聲六月·入聲七易
康熙字典索引:頁184第07
故訓彙纂索引:345|0423.10
漢語字典索引:卷1頁0609第10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當沒切,敦入聲。【說文】相謂也。【前漢·李陵傳】立政曰:咄,少卿良苦。 又【廣韻】呵也。【戰國策】呴籍叱咄。【前漢·東方朔傳】朔笑之曰:咄。【註】師古曰:咄,叱咄之聲。 又泉名。【寰宇記】咄泉在淨戒寺北,人至泉旁,大叫大涌,小叫小涌,咄之則涌彌甚。 又【韻會】咄咄,驚怪聲也。【後漢·嚴光傳】帝卽其臥所,撫光腹曰:咄咄子陵,不可相助爲理耶。【晉書·殷浩傳】但終日書空,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。 又【增韻】咄嗟,咨語也。【晉書·石崇傳】嘗爲客作豆粥,咄嗟便辦。 又【正字通】或曰汾晉之閒,尊者呼左右曰咄,左右必諾。司空圖作休沐記用之。 又【前漢·西域傳】郁立師國,王治內咄谷。【註】咄,丁忽反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都括切,音掇。【玉篇】叱也。 又【前漢·東方朔傳註】鄭展曰:咄,音豽裘之豽。◎按師古以鄧說爲非,然鄧有此音,今存之。 又葉都聿切。【蘇轍·香山賦】母令東坡,聞我而咄。奉持香山,稽首仙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