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不嚼或不細嚼而咽入:~吐。~咽。~噬。狼~虎咽。氣~山河。忍氣~聲。
2.兼并,侵占:~沒(mò)。~并。~蝕。~占。
癡呆
燈窗苦吟,寒酸撒吞。——湯顯祖《牡丹亭·腐嘆》
同本義
氣吞萬里如虎。——宋· 辛棄疾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
吞,咽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吞舟大魚也。——《后漢書·杜篤傳》注
與風水相吞吐。——宋· 蘇軾《石鐘山記》
又如:吞炭(吞咽火炭毀嗓子);吞舌(閉口結舌不言);吞舟(吞航。吞舟之魚,能吞舟的大魚);吞刀刮腸(喻痛下決心,改過自新);吞牛(比喻少年氣概豪邁);吞咀(吞食);吞下一條鱔魚
吞長江。—— 宋·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
吞并,消滅掉
又如:吞樓(侵吞);吞奪(侵吞掠奪);吞據(吞并,占據);吞聲忍氣(強忍氣憤而不出聲);吞聲忍淚(形容強忍悲傷);吞聲飲恨(抱恨無言);吞哀(隱忍悲傷)
吞,滅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兼有吞周之意。——《戰國策·西周策》
吞二周。—— 漢· 賈誼《過秦論》
而交吞揆之。——《楚辭·天問》
忍受
氣斷聲吞。——《聊齋異·促織》
又如:吞恨
容納
吞若云夢者八九。——司馬相如《子虛賦》
(形聲。從口,天聲。本義:咽下)
【唐韻】吐根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他根切,音。【說文】咽也。【司馬相如·子虛賦】吞若雲夢者八九。 又【廣韻】吞,滅也。【增韻】幷包也。【戰國策】隂謀有吞天下之心。 又【廣韻】他前切【集韻】他年切,音天。姓也。漢有吞景雲。 又【集韻】咽也。【穀梁傳·隱三年註】其所吞咽者,壤入於內。【釋文】吞,敕恩反。又音天。【王筠詩】桓桓信無敵,堂堂寧有前。九圻良易舉,八荒安足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