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ㄍㄨㄥˋ
拼音:gòng
筆劃:6
倉頡:TC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AWU
簡體:
筆順:橫、 豎、 豎、 橫、 撇、 點
吉凶:
五筆:AWU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2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[ gòng ]

1.一起,一齊:~鳴。~勉。~議。~處(chǔ)。

2.總計,合計:~計。總~。

3.相同,一樣:~性。~同。同甘~苦。

4.與,和: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~長天一色。”

5.“共產黨”的簡稱。

6.彼此都具有、使用或承受:患難與~。休戚與~。

[ gōng ]

1.古同“恭”,恭敬。

2.古同“供”,供奉,供給。

詳細釋義
共 [gòng]
〈介〉
  1. 通“宮”(gōng)。宮刑。古代破壞生殖機能的酷刑。又稱腐刑,為五刑之一

    治古無肉刑,而有象刑,墨黥;慅嬰;共,艾畢;菲,對屨;殺,赭衣而不純。——《荀子·正論》

  2. 共產黨的簡稱 。

    如:國共和談;中共

〈名〉
  1. 總共;共計

    前后共吃了十五碗。——《水滸傳》

    對聯、題名并篆刻文,為字共三十有四。——明· 魏學洢《核舟記》

    又如:合共;攏共;統共;一共

  2. 一同,一起

    又如:共車(同乘一車);共權(共同掌權);共餉(共同享受);共獎(共同獎掖扶助)

    蘇黃共閱一卷。—— 明· 魏學洢《核舟記》

    使君謝羅敷:“寧可共載不?”——《樂府詩集·陌上桑》

    今為君計,莫若遣腹心自結於東,以共濟世業。——宋· 司馬光《資治通鑒》

  1. 另見 gōng;gǒng

  2. 和,與

   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?——《朝天子·詠喇叭》

  3. 表示涉及的對象,相當於“跟”、“同”

    即游亦尚有幾許心中言要與知聞,共汝籌畫也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
    秋水共長天一色。——唐· 王勃《滕王閣序》

〈副〉
  1. 環繞

    受命而海內順之,猶眾星之共北辰。——《春秋繁露·觀德》

    居其所而眾星共之。——《論語·為政》

  2. 奉獻

    王祭不共,無以縮酒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

    靖共爾位,好是正直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小明》

    又如:共貢(奉獻貢物)

  3. 供給

    居處儉節,祿賜以共九族鄉黨。——《漢書·循吏傳》

    布粟之絕則委之,幣帛不足則 共之。——《墨子·非攻下》

    又如:共羊(供給羊只);共費(供給經費)

  4. 通“供”(gòng)

  5. 通“拱”(gǒng)

  6. 共享,共用或共有

    臣有所與與。——《列子·說符》。注:“同也。”

    愿車馬,衣輕裘,與朋友共,敝之而無憾。——《論語·公冶長》

    又如:共名(共有的名稱);共少(共享少許東西,謂上下同甘苦);共主(共同崇奉的宗主);共害(共同承受禍患)

    仁義者,與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。——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

    惟喜康共。——《書·盤庚》

    共,同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共帥時。——《禮記·內則》。注:“猶皆也。”

    共其德也。——《莊子·庚桑楚》。崔注:“壹也。”

  7. 執持

    罔敷求先王,克共明刑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抑》

  8. 抱拳,拱手

    又如:退共(退后并抱拳的禮節);共手(拱手)

    子路共之,三嗅而作。——《論語·鄉黨》

  9. 〈形〉 相同,一樣

    風煙俱凈,天山共色。——南朝梁· 吳均《與朱元思書》

    夏曰校, 殷曰序, 周曰庠;學則三代共之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
  10. 通“恭”(gōng)。恭敬。有禮貌

    共承嘉惠兮,俟罪長沙。——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
    公卑 杞, 杞不共也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七年》

    又如:共己(自敬)

  11. (會意。從廿。本義:同)

共 [gōng]
〈動〉
  1. 供給;供應。通“供”

    三輔長無共張繇役之勞。——《漢書·成帝紀》

    又如:共給(供給);共張(供應、置備);共待(備用);共具(用以擺設酒食的器具)

    事之共給。——《國語·周語》

    共其羊牲。——《周禮·羊人》

    不能共億。——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

    行李之往來,共其乏困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三十年》

  2. 恭敬。通“恭”

    又如:共命(敬從命令);共勤(恭謹勤勞);共承(恭敬地承奉);共奉(敬奉,供奉)

    虔共爾位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韓奕》

    共武之服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六月》

    公卑杞, 杞不共也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七年》

    共承嘉惠。——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。集解:“敬也。”

  3. 供職;奉職

    卿等不必言,其各共乃事。——《續資治通鑒》

  4. 姓。

    如:共華(春秋時人)

  5. 供奉

    爾貢包茅不入,王祭不共,無以縮酒。——《左傳》

    不共神祗。——《國語》

其他
姓名學:
筆順編號:122134
四角號碼:44801
UniCode:U+5171
規範編號:0371
首尾分解查字:艸八
漢字部件構造:八
粵語:gung1
上古音:東部見母,kiong
閩南語:kang7,kiong7
平水韻:上平二冬·去聲二宋
康熙字典索引:頁127第05
故訓彙纂索引:194|0272.2
漢語字典索引:卷1頁0243第02
康熙字典解釋
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渠用切,蛩去聲。【說文】同也。從廿卄。【徐曰】廿音入,二十共也,會意。【玉篇】同也,衆也。【廣韻】皆也。【增韻】合也,公也。【禮·王制】爵人於朝,與士共之。【史記·張釋之傳】法者,所與天下共也。又【唐韻】九容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居容切,音恭。【前漢·王褒傳】共惟秋法,五始之要。【註】服虔曰:共,敬也。師古曰:共,讀曰恭。又姓。【氏族略】以國爲氏。又地名。【詩·大雅】侵阮徂共。【韻會】阮國之地,在河內共城。又【集韻】古勇切【正韻】居竦切,恭上聲。【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】垂作共工,利器用。【註】應劭曰:垂,臣名也。爲共工,理百工之事。共讀曰龔。又向也。【論語】居其所而衆星共之。又姓。【前漢·匈奴傳】太守共友。【註】師古曰:共友,太守姓名也。共讀曰龔。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居用切,恭去聲。【左傳·僖四年】敢不共給。【前漢·成帝紀】無共張繇役之勞。【註】師古曰:共音居用反,謂共具張設。又【律歷志】共養三德爲善。◎按,共給,共養,有平、去二音,音別義同,故《正韻》東、送二韻共供兩存之。又【正韻】忌遇切,音具。【周禮·天官·內饔】掌共羞修膴胖骨鱐,以待共膳。【註】掌共,共當爲具。又【集韻】胡公切,音洪。共池,地名。【字彙】本作卄,象兩手合持之形。今作共。 考證:〔【禮·王制】爵人於朝,與衆共之。〕 謹照原文衆改士。

相似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