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兀禿〕也作兀突。水不涼也不熱:~水。
1.形容山禿。泛指禿:~鷲。
2.高而上平;高高突起。
[名]∶姓
另見 wū
這,那 。
如:兀是誰(那是誰;這是哪一位);兀底(這;這個);兀得(這個;這)
動搖,搖晃
兀其根本而能全於長世者也。——《后漢書》
筆挺地 。
如:兀坐(端坐)
還;仍然;到目前依舊 。
如:兀子(仍然;還);兀自(兀子。還,仍然)
茫然無知
臨文乍了了,徹卷兀若天。——柳宗元《讀書》
又如:兀兀陶陶(醉酒);兀楞楞(癡呆)
同本義
又如:兀岸(直聳挺拔);兀嶁(險峻)
兀,高而上平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。——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
光禿(如毛發)的
蜀山兀。——唐·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
又如:兀首(頭發脫落)
(指事。從一,在人上。人頭上一橫,表示高平。本義:高聳特出的樣子)
不夠穩定 。
如:兀突突(形容心跳不安)
獨立
焉有翡翠橫肩,援琴合膝,而能兀焉自立者也?——清· 吳從先《金小品傳》
昏沉 。
如:兀兀騰騰(昏昏沉沉)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五忽切,音杌。【說文】兀,高而上平也。從一在人上。又刖足曰兀。【莊子·德充符】魯有兀者叔山無趾,踵見仲尼。仲尼曰:無趾,兀者也。又【柳宗元·晉問篇】乗水潦之波,以入於河而流焉,盪突硉兀。【註】危石也。又兀兀,不動貌。【韓愈·進學解】常兀兀以窮年。又【正韻】臬兀,不安也。亦作卼。【易·困卦】於臲卼。又姓。【韻會】後魏改樂安王元覽爲兀氏。又【韻會】或作掘。【莊子·齊物論】掘若槁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