僂字筆順動畫
注音:ˇ
拼音:
筆劃:13
倉頡:OLWV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WLVG
簡體:
筆順:撇、 豎、 豎、 橫折、 橫、 橫、 豎、 橫折、 橫、 豎、 撇點、 撇、 橫
吉凶:
五筆:WLVG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2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[ lǚ ]

1.彎曲,屈曲。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故其鼎銘云:一命而僂,再命而傴,三命而俯。”

2.迅速;立刻。《荀子?儒效》:“彼寶也者,衣之不可衣也,食之不可食也,賣之不可僂售也。”

[ lóu ]

見“佝僂病”、“僂儸”。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3225112512531
四角號碼:25244
UniCode:U+50C2
首尾分解查字:亻婁
粵語:lau4
閩南語:loD1,lu2
平水韻:下平十一尤·上聲七麌·去聲二十六宥
康熙字典索引:頁115第17
故訓彙纂索引:154|0232.1
漢語字典索引:卷1頁0210第18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廣韻】落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郞侯切【正韻】盧侯切,音樓。【說文】尫也。【六書故】曲背也。別作瘻。【穀梁傳·成元年】曹公於手僂。【淮南子·地形訓】西方高土,其人面末僂修頸,卬行。【白虎通】周公背僂。【莊子·達生篇】痀僂承蜩。 又屈也。【荀子·儒效篇】雖有聖人之知,未能僂指也。 又曲薄曰聚僂。【莊子·達生篇】聚僂之中,則爲之。【註】曲而可以聚物曰聚僂,畚筥之類是也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郞豆切,樓去聲。僂佝,短醜貌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隴主切,音縷。義同。 又僂句。【左傳·昭二十五年】臧昭伯如晉,臧會竊其寶龜僂句。【註】僂句,龜所出地名。 又【韻會】龍遇切,音慮。義同。 【集韻】作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