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〔僂?〕同“嘍啰”
2.見〔佝僂病〕
1.屈:~指(一個一個屈指而數)。
2.迅速。
3.脊背彎曲。
另見 lóu
疾速,速度快
夫人不僂,不可使入。——《公羊傳》
駝背的人
齊使禿者御禿者,使眇者御眇者,使跛者御跛者,使僂者御僂者。——《谷梁傳》
傴僂提攜,往來而不絕者,滁人游也。——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
泛指彎曲
雖有圣人之知,未能僂指也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
同本義
正考父一命而傴(曲背),再命而僂(彎腰),三命而俯,循墻而走,孰敢不軌!——《莊子·列御寇》
僂者不袒。——《禮記·問喪》
僂,尩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《白虎通》:周公背僂是為強后。此字本訓背曲。
同行則僂身自卑。——《后漢書·鄧后傳》
又如:僂背(弓著背);僂僂(弓身貌。形容恭順);僂行(曲背而行。形容衰老);僂步(駝著背走路);僂人(曲背的人。借指老人);僂身(彎下身子);僂俯(彎下身子,表示恭敬)
行步俯僂。——《漢書·蔡義傳》
見疴僂者。——《莊子·達生》
僂巫跛覡。——《荀子·王制》
再命而僂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
(形聲。從人,婁聲。本義:彎腰)
【廣韻】落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郞侯切【正韻】盧侯切,音樓。【說文】尫也。【六書故】曲背也。別作瘻。【穀梁傳·成元年】曹公於手僂。【淮南子·地形訓】西方高土,其人面末僂修頸,卬行。【白虎通】周公背僂。【莊子·達生篇】痀僂承蜩。 又屈也。【荀子·儒效篇】雖有聖人之知,未能僂指也。 又曲薄曰聚僂。【莊子·達生篇】聚僂之中,則爲之。【註】曲而可以聚物曰聚僂,畚筥之類是也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郞豆切,樓去聲。僂佝,短醜貌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隴主切,音縷。義同。 又僂句。【左傳·昭二十五年】臧昭伯如晉,臧會竊其寶龜僂句。【註】僂句,龜所出地名。 又【韻會】龍遇切,音慮。義同。 【集韻】作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