伛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ㄩˇ
拼音:
筆劃:6
倉頡:XOSK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WAQY
簡體:
筆順:撇、 豎、 橫、 撇、 點、 豎折/豎彎
吉凶:
五筆:WAQY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2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曲(背);彎(腰):~著背。~下腰。

詳細釋義
傴 [yǔ]
〈動〉
  1. 通“嫗”(yù)。愛撫;撫育

    又如:傴拊(憐愛撫養);傴翼(鳥以翼覆蓋掩護)

    傴伏其子。——《新論·貪愛》

    以下傴拊人之民。——《莊子·人間世》

  2. 彎腰 (表示恭敬)

    一命而僂,再命而傴,三命而俯,循墻而走。——《左傳》

    形容鬼看見,忙傴去將他一把拿住,思量拉他上船。——《何典》

〈形〉
  1. (形聲。從人,區聲。本義:背曲)同本義

    良雌傴伏,體方就成。——《論衡·論死》

    又如:傴兜面孔(指面孔凹凸不平);傴伏(曲背俯伏);傴步(彎腰曲身行走);傴伸(駝背);傴背(駝背);傴傴(背曲的樣子)

    苦水所,多尩與傴人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盡數》

    傴,曲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
    傴僂提攜。——宋· 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321345
四角號碼:21214
UniCode:U+4F1B
規範編號:3603
首尾分解查字:亻區
漢字部件構造:亻區
粵語:jyu2
平水韻:上聲七麌
康熙字典索引:頁96第12
故訓彙纂索引:153|0231.2
漢語字典索引:卷1頁0120第01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於武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委羽切,於上聲。【說文】僂也。【左傳·昭七年】一命而僂,再命而傴,三命而俯,循牆而走。【禮·喪服制】傴者不袒。【註】袒露膊傴者可憎,故不露。【淮南子·齊俗訓】傴者,使之塗。【註】傴人塗地,因其俛也。 俗讀若偶,別作,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