骀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ㄉㄞˋ
拼音:dài
筆劃:8
倉頡:NMIR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CCKG
簡體:
筆順:橫折、 豎折折鉤、 提、 撇折、 點、 豎、 橫折、 橫
吉凶:
五筆:CCKG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3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[ tái ]

劣馬:駑~(劣馬,比喻庸才)。

[ dài ]

1.放蕩。

2.使人舒暢(多用來形容春天的景物):春風~。

詳細釋義
駘 [dài]
〈形〉
  1. 疲鈍 。

    如:駘駘(疲鈍的樣子)

  2. 舒緩放蕩。常作“駘蕩”

    舞絲千丈飏晴光,駘青春無際。——宋· 趙善扛《燭影搖紅》

  3. 另見 tái

駘 [tái]
〈動〉
  1. 馬嚼子脫落

    駘,馬銜脫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2. 踐踏

    又如:駘藉(踐踏)

    兵相駘藉。——《史記·天官書》

    更相駘藉。——《后漢書·馮衍傳》

  3. 另見 dài

〈名〉
  1. 用同“鮐”。“駘背”即鮐背,老壽 。

    如:駘背(因年老而駝背);駘佗(駝背)

  2. (形聲。從馬,臺聲。本義:劣馬)

  3. 同本義

    駘,駑馬。——《廣韻》

    又如:駑駘(劣馬。比喻低下的庸才)

  4. 比喻庸才

    驅奔效駕,先輟於羸駘。——庾信《代人乞致仕表》

其他
姓名學:
筆順編號:55154251
四角號碼:73160
UniCode:U+9A80
規範編號:4082
首尾分解查字:馬臺
漢字部件構造:馬厶口
粵語:toi4
平水韻:上平十灰·上聲十賄
康熙字典索引:頁1447第24
故訓彙纂索引:2541|2619.1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徒哀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堂來切,音臺。【玉篇】駑馬銜脫也。【崔寔政論】馬駘其銜。 又駘蕩,曠遠也。 又地名。【左傳·昭九年】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。【註】駘在始平武功縣。又【哀六年】遷孺子於駘。【註】駘,齊邑。【釋文】他才反。又徒來反。 又神名。【韻會】金天氏子曰晞,生允格臺駘。又人名。【莊子·德充符】魯有兀者王駘。 又【五音集韻】土來切,音胎。義同。 又【廣韻】徒亥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蕩亥切,音待。【玉篇】駘蕩,廣大意。 又【正字通】春色舒放曰駘蕩。 又【廣韻】疲也,鈍也。 又【類篇】駘騱,馬不進也。 又【莊子·德充符】衞有惡人焉,曰哀駘它。【音義】駘音殆。李云:哀駘,醜貌。它,其名也。 又與跆同。【史記·天官書】兵相駘籍。【前漢書】作跆。考證:〔【左傳·昭九年】駘芮岐畢。〕 謹照原文駘上增魏字。〔【哀六年】遷儒子於駘。〕 謹照原文儒子改孺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