腒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ㄐㄩ
拼音:
筆劃:12
倉頡:BSJR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ENDG
簡體:
筆順:撇、 橫折鉤、 橫、 橫、 橫折、 橫、 撇、 橫、 豎、 豎、 橫折、 橫
吉凶:
五筆:ENDG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腌后晾干的鳥肉。

詳細釋義
腒 [jū]
〈名〉
  1. 泛指干肉

  2. 干腌的鳥肉

    男子之贄,羔雁雉腒。——《谷梁傳·莊公二十四年》。注:“臘也。夏用腒,備腐臭也。”

    又如:腒雉(曬干的雉和新鮮的雉);腒臘(形容辛勞的樣子)

    北方謂鳥臘曰腒,從肉,居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夏行腒鰭。——《周禮·庖人》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351151312251
四角號碼:77264
UniCode:U+8152
規範編號:7532
首尾分解查字:月居
漢字部件構造:月尸十口
粵語:geoi1
平水韻:上平六魚
康熙字典索引:頁987第07
故訓彙纂索引:1866|1944.16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九魚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斤於切,音居。【說文】北方謂鳥脂曰腒。 又【玉篇】乾雉也。【禮·內則】夏宜腒鱐膳膏臊。【註】腒,乾雉也。【釋文】雉脂。【周禮·天官·庖人】夏行腒鱐膳膏臊。【註】腒乾雉【儀禮·士相見禮】夏用腒。【註】夏用腒,備腐臭也。【正字通】戴侗謂,夏暑不可奏新殺,故行腒鱐爲常。腒,鳥獸乾臘也。鄭司農緣士相見禮,故專以爲雉,其實夏用腒,乃束脩之類。按戴說近理。 又【博雅】久也。【又】央也。 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求於切,音渠。又【集韻】居御切,音據。義同。 【集韻】或作臄。